畫面經過它的處理器出來的效果有點假。接着是Sony,雖然我不熟悉電視科技,但看別人都在比較動態對比
這是小弟一次買電視的經歷,不是要LED液晶電視修理千秋萬世,但用了四年便出現爆線現象,近來更出現七彩殘影,實在有點受不了,也埋怨當初有點戇居。記得2012年初覺得家中的Sharp
Aquos電視呎吋較小,又沒有內置高清解碼,心思思到家電店選購電視,當時懷着雄心壯志,甚麼說明書要一份,左看右看,差不多像個瘋子在百老匯陳列室內徘徊,又上大小網站看用家意見,經超級電腦運算後,我發現Sony一部價值17,000元左右的KDL-46HX820比較啱心水,是的,萬七元買一部電視,我承認有點充大頭,如果你比較近來樂視免費送40幾吋電視的話,就更覺這個選擇戇居。inRead
invented by
Teads當年情況是這樣的,Samsung電視機其實也不錯,大賣特賣,款式夠Cyber,耐何它的味精特濃,畫面經過它的處理器出來的效果有點假。接着是Sony,雖然我不熟悉電視科技,但看別人都在比較動態對比,數值愈高,理論上看到殘影的機會較少,對於我等球迷來說,球場的足球飛來飛去,最容易測試到電視的動態對比,好了,其實看了很多遍我都不懂得分辨,只知道Sony的顏色不錯,看得很舒服,而市面上已經沒有什麼品牌可選擇,LG、Samsung太多味精,不揀,大陸品牌,不揀,餘下還有Panasonic和Sharp,前者其實不差,到陳列室看到機身厚厚的,就看不上眼,我承認這個看法有點天真,後者玩Quattron四原色科技,但軟件好像很過時,又不揀了。
第三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組織分析第一節 產業集中度、產業主要的Players液晶面板最早是由夏普(Sharp)自 1967 年開始製造液晶顯示器產品,其專利的佈局既深且廣,長達三、四十年,因此,TFT-LCD 産業最早産業化的地區爲日本。但自 2000 年以來,隨著韓國和台灣廠商的産業化優勢積極進入 TFT-LCD面板産業,下游 NB 産業和電腦顯示器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地區,日本廠商則退出産業領域甚至未投資第五代生產線。直到 LCD TV 市場開始啓動後,日本的夏普才重新投資於該産業。雖然韓國和台灣廠商之技術落後於日本廠商,但是其擴充産能卻十分積極,以全球 TFT-LCD 産業的投資與産能均主要來自這兩個地區。韓國三星在面板的技術上亦處於領先地位,在產品的品質、量產技術等方面,早已被業界廠商公認是市場的龍頭。由於過去受到日本廠商夏普(Sharp)對於液晶技術的布局專利既深且廣,因此,台灣是從 1997、1998 年才開始發展液晶產業,屬於後起之秀。過去 TFT-LCD 産業中,製造大尺寸 TFT-LCD 産品的廠商只有日本的夏普,夏普廠商爲全球第一個興建第六代生產線的 LCD 廠商,也是第一個規劃八代線的廠商,但是夏普的策略爲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對於大規模提高産能的意願並不強烈,公司投建的生產線産能並不突出。韓國則以三星和 LG 雙雄並列,兩家是全球 TFT-LCD 産業的領導廠商。在 TFT-LCD 的面板製造上則以台灣的面板的製造廠商最多,早期有所謂「五虎」之稱(因廠商之間的併購已有所改變)。目前全球前十大電視品牌廠商只有少數以外包的方式,其餘廠商仍以內製為主;不過由於液晶電視維修已成為商品化產品,為了提昇市佔率與最佳化供應鏈成本效率,部分品牌廠商擬增加在某些特定產品或地區的外包比重,如圖 4 為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例。圖 4 08 年 Q3~09 年 Q1 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例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LCD TV Value Chain Report,2009/07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
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LCD TV 在高畫質、高解析度等訴求下,並隨著 LCD TV 的平價化,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預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逐年興起,逐步侵蝕 CRT TV 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或科技的轉變,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從分析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及液晶電視產業來看,兩者均呈現了高度產業集中的現象,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前五大的業者幾乎佔了九成的出貨比重,而液晶電視產業中的前五大業者,也佔了七成以上的出貨比重,兩者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整體發展趨勢而言,LCD TV 將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指出,2008 年全球 LCD TV 出貨量已達 1.03 億台,預估2009 年全球 LCD TV 市場規模將達 1.21 億台。目前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 LCDTV 滲透率仍在 30%以下,新興市場的 LCD TV 滲透率更多是低於 10%,以 2008年全球 LCD TV 滲透率僅 13%估算,未來全球至少還有 17.4 億台電視,將陸續被 LCD TV 取代,尤其新興市場成長性更可期, 全球 LCD TV 出貨趨勢(單位:千台)31根據研調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2009 年第二季全球出貨情況與第一季類似,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 4 千 46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 8%,而出貨金額較出貨量下滑情況大一些,第二季出貨金額僅達 23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2%。在各種顯示技術中只有 LCD TV 出貨量增加,同時較原先預期出貨成長更高;其他應用技術電視維修出貨量則是下滑的。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第三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組織分析第一節 產業集中度、產業主要的Players液晶面板最早是由夏普(Sharp)自 1967 年開始製造液晶顯示器產品,其專利的佈局既深且廣,長達三、四十年,因此,TFT-LCD 産業最早産業化的地區爲日本。但自 2000 年以來,隨著韓國和台灣廠商的産業化優勢積極進入 TFT-LCD面板産業,下游 NB 産業和電腦顯示器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地區,日本廠商則退出産業領域甚至未投資第五代生產線。直到 LCD TV 市場開始啓動後,日本的夏普才重新投資於該産業。雖然韓國和台灣廠商之技術落後於日本廠商,但是其擴充産能卻十分積極,以全球 TFT-LCD 産業的投資與産能均主要來自這兩個地區。韓國三星在面板的技術上亦處於領先地位,在產品的品質、量產技術等方面,早已被業界廠商公認是市場的龍頭。由於過去受到日本廠商夏普(Sharp)對於液晶技術的布局專利既深且廣,因此,台灣是從 1997、1998 年才開始發展液晶產業,屬於後起之秀。過去 TFT-LCD 産業中,製造大尺寸 TFT-LCD 産品的廠商只有日本的夏普,夏普廠商爲全球第一個興建第六代生產線的 LCD 廠商,也是第一個規劃八代線的廠商,但是夏普的策略爲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對於大規模提高産能的意願並不強烈,公司投建的生產線産能並不突出。韓國則以三星和 LG 雙雄並列,兩家是全球 TFT-LCD 産業的領導廠商。在 TFT-LCD 的面板製造上則以台灣的面板的製造廠商最多,早期有所謂「五虎」之稱(因廠商之間的併購已有所改變)。目前全球前十大電視品牌廠商只有少數以外包的方式,其餘廠商仍以內製為主;不過由於液晶電視維修已成為商品化產品,為了提昇市佔率與最佳化供應鏈成本效率,部分品牌廠商擬增加在某些特定產品或地區的外包比重,如圖 4 為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例。圖 4 08 年 Q3~09 年 Q1 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例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LCD TV Value Chain Report,2009/07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
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LCD TV 在高畫質、高解析度等訴求下,並隨著 LCD TV 的平價化,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預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逐年興起,逐步侵蝕 CRT TV 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或科技的轉變,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從分析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及液晶電視產業來看,兩者均呈現了高度產業集中的現象,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前五大的業者幾乎佔了九成的出貨比重,而液晶電視產業中的前五大業者,也佔了七成以上的出貨比重,兩者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整體發展趨勢而言,LCD TV 將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指出,2008 年全球 LCD TV 出貨量已達 1.03 億台,預估2009 年全球 LCD TV 市場規模將達 1.21 億台。目前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 LCDTV 滲透率仍在 30%以下,新興市場的 LCD TV 滲透率更多是低於 10%,以 2008年全球 LCD TV 滲透率僅 13%估算,未來全球至少還有 17.4 億台電視,將陸續被 LCD TV 取代,尤其新興市場成長性更可期, 全球 LCD TV 出貨趨勢(單位:千台)31根據研調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2009 年第二季全球出貨情況與第一季類似,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 4 千 46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 8%,而出貨金額較出貨量下滑情況大一些,第二季出貨金額僅達 23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2%。在各種顯示技術中只有 LCD TV 出貨量增加,同時較原先預期出貨成長更高;其他應用技術電視維修出貨量則是下滑的。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