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 甚至造成椎間盤脫位或脊椎退化等脊椎 疾病,需藉助手術來治療,而穿著背架 是保守治療的第一選擇,也是手術後保 護脊椎的重要處置,正確穿著背架不僅 可以固定及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對於維 持脊椎正確姿勢有很大的幫助

 坐姿扭轉: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膝蓋上方。慢慢轉動上半身,向右轉到極限,保持5秒鐘,然後向左轉到極限,保持5秒鐘。重複此動作10次。 前屈伸展:站立,雙腿舒展開,舉起雙手向上伸展。然後向前彎曲身體,伸展腰部醫療護腰。保持5秒鐘,然後緩慢站起來。重複此動作10次。 這些伸展運動可以在復健期間進行,也可以作為預防措施來進行。重要的是,要確保在進行伸展運動時,不要過度拉伸或用力。 如果感到任何不適,應停止運動並尋求專業意見。同時,


腰部是人體承受重量和壓力最大的部位之一,而長時間的坐姿、站立姿勢不當、重複性動作、運動傷害等因素都會對腰部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腰痛等問題。 腰部復健可以幫助改善腰部問題,提高腰部的穩定性和力量,預防腰部受傷,下面將對腰部復健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腰部復健的基本原則醫療護腰腰部復健的基本原則是從安全性、緩慢穩定、逐漸增強、避免過度疲勞、個性化設計等方面出發, 因此復健過程需要由醫師或復健師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設計,並在復健過程中隨時調整。

疼痛感會傳導至臀部或下肢,造成 下肢麻、痛、無力情形,產生坐骨神經痛。 3 (二) 治療: 1. 臥床休息:幫助背部肌肉放鬆,促進受傷肌肉修復,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減輕神經的壓 迫及發炎。 2. 藥物治療:適當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肌肉鬆弛劑,控制受傷後發炎反應。 3.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冷熱敷等,電療是利用電刺激,醫療護膝推薦使肌肉細胞規律運動,緩解肌肉硬 化及抽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一、二天內,有止痛和消腫;而熱敷較適用於亞急性及慢 性期,改善局部循環,增進復原。 4. 背架、束腹:限制脊椎活動,保持良好姿勢,減輕椎間盤醫療護膝推薦、肌肉、韌帶、關節受到外來壓 力。 5. 骨盤牽引:對罹患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孔狹窄,有助拉開椎體間的距離,減輕對神經的壓 迫,減緩疼痛症狀。 6. 針灸:促進氣血循環及鎮痛。 7. 推拿、按摩:幫助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及舒緩緊張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復原。

 



 

 八 摺疊式助行器(附座板、烤漆) 台 二年 榮民服務處、榮譽國民 之家、各級榮院 具效期內之肢體障礙(新制 ICF 第 七類 05)、平衡機能障礙(新制 ICF 第二類 03)證明者,得以身心障礙 證明正本替代診斷書。 九 摺疊式助行器(鋁合金、加高 型) 台 二年 榮民服務處、榮譽國民 之家、各級榮院 具效期內之肢體障礙(新制 ICF 第 七類 05)、平衡機能障礙(新制 ICF 第二類 03)證明者,得以身心障礙 證明正本替代診斷書。 十 鋁合金輪椅(超輕型折背式) 台 三年 榮民服務處、榮譽國民 之家、各級榮院 具效期內之肢體障礙(新制 ICF 第 七類 05)、平衡機能障礙(新制 ICF 第二類 03)、醫療護腕推薦植物人(新制 ICF 第 一類 09)、失智症(新制 ICF 第一 類 10)證明者,得以身心障礙證明 正本替代診斷書。 十一 鋁合金輪椅(成人折背式) 台 三年 榮民服務處、榮譽國民 之家、各級榮院 具效期內之肢體障礙(新制 ICF 第 七類 05)、平衡機能障礙(新制 ICF 第二類 03)、植物人(新制 ICF 第 一類 09)、失智症證明者(新制 ICF 第一類 10),得以身心障礙證明正 本替代診斷書。



使用背架如覺得身體不適請洽醫護人員。 護理部骨科病房護理長 吳佳燕 241 30卷8期 3 近年來因為社會大眾生活型態的改 變,脊椎矯正器長時間的坐姿或站姿不良及缺乏規 律運動而導致下背痛者日益趨多,嚴重 甚至造成椎間盤脫位或脊椎退化等脊椎 疾病,需藉助手術來治療,而穿著背架 是保守治療的第一選擇,也是手術後保 護脊椎的重要處置,正確穿著背架不僅 可以固定及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對於維 持脊椎正確姿勢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 就讓我們介紹背架穿著的正確撇步: 一、穿著背架目的是藉由背架結構支撐 並保護脊椎。 二、適用於脊椎滑脫、脊椎外傷性骨折 、椎間盤脫位、脊椎狹窄、退化性 脊椎炎等手術後患者或下背痛患者。 三、常見背架分為兩種分別為軟式背架 及泰勒式背架(如圖一),需依醫 師建議選擇合適個人的背架。 四、穿著背架的注意事項: 勿彎腰,需以蹲姿代替彎腰,且勿 提二公斤以上之重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坐輪椅者正向接近時,如桌檯突出小於 50 公分,可及之最大高度為120 公分﹙圖 A102.3.2﹚。A102.3.3 桌檯較大:坐輪椅者正向接近時

CFC課稅比一比PEM課稅比一比CFC課稅比一比 PEM課稅比一比PEM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