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由於具有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並且擁有政府的支持(兩兆雙星計畫)
近年來,資訊多媒體化的多元發展,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中最受矚目的產品為電視機產品,再加上全球數位電視、廣播的啟動,更掀起平面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傳統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電視市場的時代則將走進歷史。而在平面電視的技術領域中,以液晶、電漿(PDP)與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三大項目為主,其中又以液晶電視(LCD
TV)因製造廠商眾多、價格競爭力大,市場需求更是成長迅速。台灣由於具有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並且擁有政府的支持(兩兆雙星計畫),同時,液晶電視也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因此本文以液晶電視(LCD
TV)為探討主題,並分析其產業優劣勢,以其能了解液晶電視之產業策略,並建議液晶電視廠商在未來市場的因應之道。第一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定義與範疇第一節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定義與範疇近年來,資訊多媒體化的多元發展,使得資訊產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領域漸趨模糊,其中,最受矚目的產品為電視機產品。因為電視機是現代人最主要的休閒娛樂管道,也是吸收訊息的主要來源,為全球普及率相當高的電器用品,再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與全球數位電視修理、廣播的啟動,更掀起平面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象徵著傳統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電視市場的時代即將走進歷史。
一般家庭的電視使用期限約 5~7 年,所以電視並不是需要持續昇級的產品,此外,電視需要光電與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液晶電視修理的機構設計與可靠度要比資訊產品嚴謹許多,影像處理技術也需要較深的技術投入。所以液晶電視已步入差異競爭時代,不論是畫質技術、廣告訴求,或服務標準,都可做為各品牌提出差異的切入點介入階段成長階段成長階段衰退階段總共市場銷售量時間導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多市場LCD TVPDP TV逐漸取代CRT TV增加市佔率LCD TV業者改變策略以求達到經濟規模目的剔除無利潤產品LCD TV進入差異化時代研發OLED TV新技術1988年LCD TV 問世圖 8 LCD TV 目前市場發展狀況與生命週期第五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技術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技術發展沿革與技術說明LCD TV 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液晶傳輸影像,液晶本身具有極化性(Polarizalility)和反射光線的作用,透過電壓的刺激改變液晶極化的角度,由不同大小電壓刺激可讓不同程度的光量通過,此原理可以讓液晶對光線的反射或透射產生強度的變化,如果控制液晶單位的電流強度,可以改變液晶的透明強度,再加上彩色濾光片就可構成繽紛色彩的螢幕影像。換言之,LCD TV 的原理就像是幻燈機,液晶板就像是幻燈片,靠著背後的光源(背光模組)穿透液晶板,才能夠讓液晶顯示板發光,再配上彩色濾光片分成 RGB 三原色光,才能顯現全彩畫面。LCD 技術雖起源於歐美,但將之發展形成產業的卻是日本。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在 1888 年,一位奧地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4利的植物學家 F. Renitzer 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圖一 液晶顯示器構造>第一台可操作的 LCD 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 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 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 LCD。 1970 年 12 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 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註冊為專利。 1969 年, 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較差的 DSM 型 LCD。三、彩色顯示原理:LCD 技術也是根據電壓的大小來改變亮度,每個 LCD 的子圖元顯示的顏色取決於色彩篩檢程式。由於電視修理液晶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用濾色片產生各種顏色,而不是子圖元,子圖元只能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強度來調節灰階,只有少數主動矩陣 顯示採用類比信號控制,大多數則採用數位信號控制技術。大部分數位控制的LCD 都採用了 8 位控制器,可以產生 256 級灰階。每個子圖元能夠表現 256 級,那麼你就能夠得到 256×3 種色彩,每個圖元能夠表現 16,777,216 種成色。因為人的眼睛對亮度的感覺並不是線性變化的,人眼對低亮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這種 24 位的色度並不能完全達到理想要求。工程師們通過脈衝電壓調節的方法以使色彩變化看起來更加統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一般家庭的電視使用期限約 5~7 年,所以電視並不是需要持續昇級的產品,此外,電視需要光電與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液晶電視修理的機構設計與可靠度要比資訊產品嚴謹許多,影像處理技術也需要較深的技術投入。所以液晶電視已步入差異競爭時代,不論是畫質技術、廣告訴求,或服務標準,都可做為各品牌提出差異的切入點介入階段成長階段成長階段衰退階段總共市場銷售量時間導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多市場LCD TVPDP TV逐漸取代CRT TV增加市佔率LCD TV業者改變策略以求達到經濟規模目的剔除無利潤產品LCD TV進入差異化時代研發OLED TV新技術1988年LCD TV 問世圖 8 LCD TV 目前市場發展狀況與生命週期第五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技術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技術發展沿革與技術說明LCD TV 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液晶傳輸影像,液晶本身具有極化性(Polarizalility)和反射光線的作用,透過電壓的刺激改變液晶極化的角度,由不同大小電壓刺激可讓不同程度的光量通過,此原理可以讓液晶對光線的反射或透射產生強度的變化,如果控制液晶單位的電流強度,可以改變液晶的透明強度,再加上彩色濾光片就可構成繽紛色彩的螢幕影像。換言之,LCD TV 的原理就像是幻燈機,液晶板就像是幻燈片,靠著背後的光源(背光模組)穿透液晶板,才能夠讓液晶顯示板發光,再配上彩色濾光片分成 RGB 三原色光,才能顯現全彩畫面。LCD 技術雖起源於歐美,但將之發展形成產業的卻是日本。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在 1888 年,一位奧地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4利的植物學家 F. Renitzer 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圖一 液晶顯示器構造>第一台可操作的 LCD 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 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 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 LCD。 1970 年 12 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 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註冊為專利。 1969 年, 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較差的 DSM 型 LCD。三、彩色顯示原理:LCD 技術也是根據電壓的大小來改變亮度,每個 LCD 的子圖元顯示的顏色取決於色彩篩檢程式。由於電視修理液晶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用濾色片產生各種顏色,而不是子圖元,子圖元只能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強度來調節灰階,只有少數主動矩陣 顯示採用類比信號控制,大多數則採用數位信號控制技術。大部分數位控制的LCD 都採用了 8 位控制器,可以產生 256 級灰階。每個子圖元能夠表現 256 級,那麼你就能夠得到 256×3 種色彩,每個圖元能夠表現 16,777,216 種成色。因為人的眼睛對亮度的感覺並不是線性變化的,人眼對低亮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這種 24 位的色度並不能完全達到理想要求。工程師們通過脈衝電壓調節的方法以使色彩變化看起來更加統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