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群創與冠捷出貨量在年末時已拉近、奇美完全退出液晶監視器生產事業、光寶液晶監視器生產線轉移至緯創
展望未來,由於大陸市場的家電下鄉計畫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力,中國政府原本的補助計畫集中於家電,但在2009年則有計畫延伸到電腦產品,可望為市場注入成長的動力。台灣兩大液晶監視器廠商出貨量拉近
2009展望保守隨著全球液晶監視器市場在2008年第四季的表現不佳,台灣液晶監視器廠商出貨也出現了少見的衰退。根據WitsView ,2008年第四季台灣液晶電視維修出貨量為2,397萬台,較第三季衰退23.3%,全球最大液晶監視器生產廠商冠捷在2008年第四季出貨量為789萬台,較前季衰退逾2成;第2大廠群創出貨量為717萬台,有拉近與冠捷的差距的趨勢;其他二線廠商減少幅度還高於冠捷、群創,因此整體出貨量衰退超過2成。2008年對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是變化甚大的一年,包括群創與冠捷出貨量在年末時已拉近、奇美完全退出液晶監視器生產事業、光寶液晶監視器生產線轉移至緯創;另外,仁寶未來將以液晶電視為顯示器事業未來成長重心。2009年第一季台灣液晶監視器出貨量相較前季將微幅衰退,整體而言,預估2009年第一季台灣液晶監視器出貨量將較前季減少,所有台灣廠商中,只有群創出貨量預估將高於2008年第一季。由於2009年全球經濟景氣展望不佳,預期搭配液晶監視器的終端產品桌上型電腦需求量將出現衰退,而液晶監視器替代CRT的換機潮也近尾聲,因此整體液晶監視器產業成長動能並不強。5-3-2
筆記型電腦市場在筆記型電腦逐漸取代桌上型電腦的趨勢下,每年成長力道依舊強勁,2008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約達1億3,050萬台,較2007年1億400萬台成長約25%,如圖5-3-3所示。不過由於美國的整體消費能力受到金融風暴最大的衝擊,加上全球經濟之連鎖效應,因此2009年全球筆記型電腦銷售勢必受到影響。
這些產業一路發展,使台灣累積了十多年的高科技量產經驗與基礎。而液晶面板產品必須要有半導體與薄膜、真空製程等技術以及驅動電路設計的能力,如此的量產製程技術不適合歐美國家發展,並且也不是東南亞國家的技術所能達成的。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研發 10 年以上才達到今日的產品水準與量產技術能力而言,國內廠商的能力仍是不可忽視的,此點對台灣液晶面板與電視維修產業而言在產品競爭能力上是非常有利的。加上近來台南液晶電視專區40的成立,對於液晶電視價值鏈中成員與周邊廠商具有凝聚效果,對未來台灣該產業發展具有正面影響。(4) 勞動報酬競爭力較日為佳就薪資與土地成本結構,台灣企業所承擔的成本遠低於日本,而與韓國相差不多,而也使日本等企業願意來台尋找合作策略夥伴或是代工廠商的原因之一。(5) 與中國合作及行銷中國市場之優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台灣的企業也已赴中國設廠多年,而且大陸的內需市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例如半導體與光電產業都還處於在開始的階段,因此在人才的經驗與數量上都還無法獨立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因此國內液晶面板與電視廠商正可利用此一時機,引導並配合中國企業做策略合作夥伴以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所需的上游材料與設備,以及利用當地的廉價的勞工,如此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將可減少未來競爭對手的產生。除此之外,數位電視的發展在大陸也是既定的政策,中國於 2003 年制定出中國數位電視的標準,並且在 2006 年完成所有數位電視的軟硬體設施,以期能以數位節目的方式將 2008 年北京奧運節目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並且在顯示器的產品上選擇了液晶電視產品作為其發展與推廣的重點。由於台灣與中國有語言及文化上之共通性,這點優勢是其他外國企業所無法改變的。因此台灣企業若能從產業分工與行銷的觀點來看,未來台灣可與中國建立策略合作關係,由其進行上游產業的開發與系統製造,中國負責面板製造與行銷,如此相信必能為台灣液晶產業創造更有利的地位。
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LCD TV 在高畫質、高解析度等訴求下,並隨著 LCD TV 的平價化,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預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逐年興起,逐步侵蝕 CRT TV 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或科技的轉變,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從分析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及液晶電視產業來看,兩者均呈現了高度產業集中的現象,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前五大的業者幾乎佔了九成的出貨比重,而液晶電視產業中的前五大業者,也佔了七成以上的出貨比重,兩者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整體發展趨勢而言,LCD TV 將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指出,2008 年全球 LCD TV 出貨量已達 1.03 億台,預估2009 年全球 LCD TV 市場規模將達 1.21 億台。目前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 LCDTV 滲透率仍在 30%以下,新興市場的 LCD TV 滲透率更多是低於 10%,以 2008年全球 LCD TV 滲透率僅 13%估算,未來全球至少還有 17.4 億台電視,將陸續被 LCD TV 取代,尤其新興市場成長性更可期, 全球 LCD TV 出貨趨勢(單位:千台)31根據研調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2009 年第二季全球出貨情況與第一季類似,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 4 千 46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 8%,而出貨金額較出貨量下滑情況大一些,第二季出貨金額僅達 23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2%。在各種顯示技術中只有 LCD TV 出貨量增加,同時較原先預期出貨成長更高;其他應用技術電視維修出貨量則是下滑的。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這些產業一路發展,使台灣累積了十多年的高科技量產經驗與基礎。而液晶面板產品必須要有半導體與薄膜、真空製程等技術以及驅動電路設計的能力,如此的量產製程技術不適合歐美國家發展,並且也不是東南亞國家的技術所能達成的。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研發 10 年以上才達到今日的產品水準與量產技術能力而言,國內廠商的能力仍是不可忽視的,此點對台灣液晶面板與電視維修產業而言在產品競爭能力上是非常有利的。加上近來台南液晶電視專區40的成立,對於液晶電視價值鏈中成員與周邊廠商具有凝聚效果,對未來台灣該產業發展具有正面影響。(4) 勞動報酬競爭力較日為佳就薪資與土地成本結構,台灣企業所承擔的成本遠低於日本,而與韓國相差不多,而也使日本等企業願意來台尋找合作策略夥伴或是代工廠商的原因之一。(5) 與中國合作及行銷中國市場之優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台灣的企業也已赴中國設廠多年,而且大陸的內需市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例如半導體與光電產業都還處於在開始的階段,因此在人才的經驗與數量上都還無法獨立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因此國內液晶面板與電視廠商正可利用此一時機,引導並配合中國企業做策略合作夥伴以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所需的上游材料與設備,以及利用當地的廉價的勞工,如此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將可減少未來競爭對手的產生。除此之外,數位電視的發展在大陸也是既定的政策,中國於 2003 年制定出中國數位電視的標準,並且在 2006 年完成所有數位電視的軟硬體設施,以期能以數位節目的方式將 2008 年北京奧運節目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並且在顯示器的產品上選擇了液晶電視產品作為其發展與推廣的重點。由於台灣與中國有語言及文化上之共通性,這點優勢是其他外國企業所無法改變的。因此台灣企業若能從產業分工與行銷的觀點來看,未來台灣可與中國建立策略合作關係,由其進行上游產業的開發與系統製造,中國負責面板製造與行銷,如此相信必能為台灣液晶產業創造更有利的地位。
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LCD TV 在高畫質、高解析度等訴求下,並隨著 LCD TV 的平價化,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預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逐年興起,逐步侵蝕 CRT TV 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或科技的轉變,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從分析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及液晶電視產業來看,兩者均呈現了高度產業集中的現象,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前五大的業者幾乎佔了九成的出貨比重,而液晶電視產業中的前五大業者,也佔了七成以上的出貨比重,兩者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整體發展趨勢而言,LCD TV 將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指出,2008 年全球 LCD TV 出貨量已達 1.03 億台,預估2009 年全球 LCD TV 市場規模將達 1.21 億台。目前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 LCDTV 滲透率仍在 30%以下,新興市場的 LCD TV 滲透率更多是低於 10%,以 2008年全球 LCD TV 滲透率僅 13%估算,未來全球至少還有 17.4 億台電視,將陸續被 LCD TV 取代,尤其新興市場成長性更可期, 全球 LCD TV 出貨趨勢(單位:千台)31根據研調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2009 年第二季全球出貨情況與第一季類似,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 4 千 46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 8%,而出貨金額較出貨量下滑情況大一些,第二季出貨金額僅達 23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2%。在各種顯示技術中只有 LCD TV 出貨量增加,同時較原先預期出貨成長更高;其他應用技術電視維修出貨量則是下滑的。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