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85克以上紅肉的族群與攝取56克以下族群的相比代謝症侯群盛行率胰島素阻抗指數LDL氧化指數攝取白肉卻沒有相同的現象有趣的是台灣最近的研究發現紅肉攝取量和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顯示利用蛋白質之等電點差異進行分離。 先添加適當兩性電解質以製備 pH 值穩定均勻之膠體,精氨酸待測蛋白質混合樣品則置入膠體中之樣品槽,通以電流後各種蛋白質則進入膠體並開始緩慢移動;當移動到與其 pI 值相同之 pH 值才停止。 圖 3-21 等電焦集法。 表 3-6 一些蛋白質之等電點 將等電焦集法與 SDS 電泳組合而成之實驗流程稱為二維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此方法用於分析複雜蛋白質混合物時可大幅提高其解析度(圖3-22)。
在每一個純化步驟之後,酵素之活性(以酵素單位表示)與總蛋白質含量均會被獨立分析,兩者之比值即為比活性。 活性與比活性這兩個名詞的差異可用圖3-23 的兩個盛裝彈珠之燒杯加以說明。 兩個燒杯中裝有相同數目的紅色彈珠及不同數目的其他顏色彈珠,精氨酸若以彈珠表示蛋白質,則兩個燒杯所含有之活性(以紅色彈珠含量表示)相等;但右方燒杯所含之紅色彈珠佔整體比例較高,故其比活性較高。 圖 3-23 活性與比活性。對不是酵素之蛋白質而言,需要其他適當的定量方法
蛋白質結構可分為數個層級蛋白質結構一般被定義為四個層級(圖3-16)描述整個多肽鏈中用以連結每個胺基酸殘基之共價鍵結 (主要是胜肽鍵與雙硫鍵)者稱為一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e),其主要組成元件即為胺基酸殘基之序列 二級結構(secondary structure)指的是由精氨酸殘基形成的一些特定的穩定排列方式,在蛋白質中會是一再重複出現的結構模式 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描述的是多肽的三度空間摺疊 當一蛋白質具有兩個或以上的次單元,則其次單元在空間中之排列則稱為四級結構(quaternary structure)
在這篇巴西針對中年男性的研究中發現紅肉和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油脂過氧化等等有顯著相關 攝取85克以上紅肉的族群與攝取56克以下族群的相比代謝症侯群盛行率胰島素阻抗指數LDL氧化指數攝取白肉卻沒有相同的現象有趣的是台灣最近的研究發現紅肉攝取量和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沒有顯著的相關趨勢但並非紅肉對台灣人無害,而可能是我們還沒吃到那麼嚴重的攝取量 根據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的調查消費者的購買喜好 81.3%根據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台灣民眾的蛋白質攝取來源所以依照我們目前的攝取習慣,是不是該改吃白肉了? 現場調查一下,這幾個部位愛吃哪一個?雞胸肉 雞腿根據胺基酸調查發現,台灣民眾最愛吃的部位是雞腿只選擇雞腿肉,其實很可惜,
胱胺酸殘基其中一側的肽鍵以艾德曼降解法打斷時,仍可能藉由其雙硫鍵聯結到另一條多肽上。雙硫鍵也會干擾多肽以化學或酵素方法切割的過程。兩種將雙硫鍵不可逆打斷的方法如圖3-26 所示。 圖 3-26 顯示為兩種常用的方法: 胺基酸以過氧甲酸 (performic acid)處理可將胱胺酸氧化成兩個磺基丙胺酸殘基;以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處理則可將胱胺酸還原成兩個半胱胺酸殘基,再進一步以碘乙酸(iodoacetate)將反應性強的游離硫醇基進行乙基化反應,以避免其再次氧化回復形成雙硫鍵構造。 圖 3-26 打斷蛋白質中之雙硫鍵。切割多肽鏈 有幾種方法可用來片段化一條多肽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