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多少有殘影現象出現。如何選購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當您已經決定好要買液晶或電漿電視機之後
畫質表現為電漿電視勝出就畫質而言,設計製作品質良好的液晶電視與液晶電視不見得有很大的差別,但先天性能上液晶電視有兩項缺陷.其一是液晶電視畫面很難做到全黑[因為液晶面板不能完全遮蔽背光],其二是必須靠旋轉液晶分子角度來改變畫面明暗度的液晶電視,在反應速度上遠遠不及放電發光的電漿電視,因此在呈現快速移動影像時,液晶多少有殘影現象出現。如何選購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當您已經決定好要買液晶或電漿電視機之後,那您又該如何去選擇讓自己能夠滿意的品牌?當然最好是能夠尋找到有很多機種同時擺在一起比較的展示店,但是因為目前這些高科技產品的成本仍然非常的高昂,一般的商店並無法提供很多機種讓各位買家同時做比較,因此提供一些簡單的方法給您作參考,不管是電漿電視或是液晶電視機,只要注意看人物皮膚上的膚色是否很接近自然的原色,還有在黑色上的表現如何,比如人的頭髮是一叢或是絲絲分明,有些產品甚至在色彩方面表現飽得過火,也就是太濃了,想調淡一點卻又太淡,還有目前市面上有部份液晶電視維修已經能支援到1080i[HDTV數位節目]以30-37吋來講,價格約在80000台幣左右[台製],或300,000台幣左右[日製],有的僅支援到480P,此款機種以30左右的機種來講,價格約在70,000台幣左右[台製],或220,000台幣左右[日本製]。電漿電視的選擇跟液晶電視大同小異,電漿電視通常都能支援到1080i,其中分別有兩種規格,XGA[1024x768以上]及VGA[480x768]兩種,以42-43的機種來講,其價格分別為XGA的機種大約是20-30萬台幣左右,而VGA機種大約是10萬台幣左右,這兩種規格在畫質上來作比較的話,光是看規格相信您的心裡已經很清楚了,當然您本身都有一定的一筆預算來購置電視機,而不一定是要買最昂貴的,但是都有同樣的一個想法,那就是想用這筆預算買到最好的!
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電視修理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電視修理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