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先進國家目前都朝向數位電視節目的方向邁進
因此產品的量產技術大多以技術移轉為主,所以在產品基本的專利上往往必需是藉由國外授權來取得使用權,如此將付出許多成本代價。目前在液晶電視產業中,日本等先進廠商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專利,台灣廠商如何突破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將是發展液晶電視產業的重要關鍵因素。(三)
機會(Opportunity)(1) 產業正值成長期全球液晶電視產業的複合成長率高達
55.4%,雖然台灣液晶電視產業與業者在全球所佔比率不高,但台灣具有液晶面板的強力後援與中國市場上的相對優42勢,對於未開發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機會。(2)
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先進國家目前都朝向數位電視節目的方向邁進,並且在未來的十年左右將回收類比頻道改為全面數位化,其原因是數位電視節目具有許多傳統類比廣播無法達成的優點,如(a)多頻道化:原先在類比訊號只可播放
1 個節目的頻寬下可以播放 3 個數位訊號的節目與 1
個資料傳輸頻道;(b)高畫質播放:數位訊號較不受天氣的影響即使在刮風下雨天,訊號仍然一樣清晰;(c)多功能播放:可做互動雙向節目並且可以使觀眾隨時都可觀賞所希望的節目與查閱世界各地之天氣與新聞;
(d)可將 TV 與 PC 結合:透過網際網路與無線傳輸方式可將家用電器串聯起來,並透過電視即可監控與遙控所有數位家電產品。當數位時代全面來臨時,家用電視維修的畫面是越大越實用且越具有臨場感,而液晶電視產品正是具有畫面大且為直接數位驅動的顯示器,因此非常適合作為未來的家庭顯示器。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維修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圖 9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自 2002 年第五代生產線開始導入後,由於受到經濟切割尺寸與電腦顯示器需求相匹配,因此快速成爲當前 TFT-LCD 産業的主流生産世代。進入第五代TFT-LCD 生產線,由韓國和台灣獨領風騷,日本廠商並沒有投入五代生產線,也因此日本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廠商開始向海外尋求擴廠機會,促使韓國和台灣在TFT-LCD 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練更加完整。2004 年由於 LCD TV 的市場逐漸的被開發出來,日本夏普率先啟動第六代TFT-LCD 生產線,率領日本廠商重新出發,在 LCD TV 的市場再與韓國和台灣廠商ㄧ較高下,2005 年 TFT-LCD 產業是第六代和第七代生產線共同競爭的一年,雖然第六代生產線的設備穩定度較高且有量產的經驗,但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 LCD TV 的市場。雖然更高世代的第六代、七代線已經開始導入量産,第八代線也已經規劃興建,但更高世代的生產線主要面對的是 LCD TV 市場,與第五代線之間有一定的市場區隔,因此第五代線在 TFT-LCD 産業中的地位仍可保持 1~2 年。第二節 技術發展趨勢與技術生命週期隨 LCD TV 逐漸淘汰 CRT TV,成為家中電視的首選,消費者對於 LCD TV的畫質要求趨向更嚴格的水準。其中,色彩飽和度為畫質重要指標之一,其表示能反映 LCD TV 所可顯示色彩的範圍,決定電視畫面鮮艷及寫實程度。目前色飽和度接近美規類比電視標準-NTSC 100%之機種將成市場主流。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維修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圖 9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自 2002 年第五代生產線開始導入後,由於受到經濟切割尺寸與電腦顯示器需求相匹配,因此快速成爲當前 TFT-LCD 産業的主流生産世代。進入第五代TFT-LCD 生產線,由韓國和台灣獨領風騷,日本廠商並沒有投入五代生產線,也因此日本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廠商開始向海外尋求擴廠機會,促使韓國和台灣在TFT-LCD 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練更加完整。2004 年由於 LCD TV 的市場逐漸的被開發出來,日本夏普率先啟動第六代TFT-LCD 生產線,率領日本廠商重新出發,在 LCD TV 的市場再與韓國和台灣廠商ㄧ較高下,2005 年 TFT-LCD 產業是第六代和第七代生產線共同競爭的一年,雖然第六代生產線的設備穩定度較高且有量產的經驗,但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 LCD TV 的市場。雖然更高世代的第六代、七代線已經開始導入量産,第八代線也已經規劃興建,但更高世代的生產線主要面對的是 LCD TV 市場,與第五代線之間有一定的市場區隔,因此第五代線在 TFT-LCD 産業中的地位仍可保持 1~2 年。第二節 技術發展趨勢與技術生命週期隨 LCD TV 逐漸淘汰 CRT TV,成為家中電視的首選,消費者對於 LCD TV的畫質要求趨向更嚴格的水準。其中,色彩飽和度為畫質重要指標之一,其表示能反映 LCD TV 所可顯示色彩的範圍,決定電視畫面鮮艷及寫實程度。目前色飽和度接近美規類比電視標準-NTSC 100%之機種將成市場主流。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