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牽制。(四) 生產設備與製程有主流世代交替汰換的壓力TFT-LCD 產品生命週期短
需求的波動深受景氣循環與價格的影響,供給面則是受到廠商生產線良率的提升與否變動。當良率提升產量增加但需求卻不如預期時,價格就會產生波動,市場便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均衡解,不斷的在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的循環中。23近來,在大尺寸應用中,由於
PDP 技術的影響,近期 LCD TV 更是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佔有率,價格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牽制。(四)
生產設備與製程有主流世代交替汰換的壓力TFT-LCD
產品生命週期短,造成廠商創造出的獨有技術無法持久,必須不斷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發展更新穎的技術,形成其他廠商的技術障礙;此外,由於生產線、製程技術更替速度快的要求下,生產設備也必須不斷更替,因此,產生大量的研發與固定成本,使廠商必須依靠規模經濟的學習曲線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五)
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全球資訊電腦市場競爭激烈,除價格競爭外,各資訊用產品大廠為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要求顯示器供應商就近供應。因此顯示器廠商多將勞力密集的低階產品移至海外生產,銷售、採購;而財務、研發及高階產品的製造由總公司掌握,盡力達到最適化的佈局以提高競爭力,而普遍出現國際化分工的現象。如日本廠商將生產製造移至台灣。(六)
產業結構的完整性有利於競爭優勢的創造由於 TFT-LCD
的原物料及生產成本高、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因此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可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並能集中市場高度。(七) 國內同業人才流動普遍由於
TFT-LCD
產業的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且培養研發人員需要長時間與費用,造成人才供不應求,因此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相當普遍,甚至會出現半導體產業之間爭才的現象。第二節
產業關鍵成功因素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全球 LCD TV 市場已於 2006 年進入高度成長期,為了因應消費者對於數位內容顯示品質的需求,LCD
TV
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電視維修、視角與反應速度)的提升,將有助於
LCD TV 商機的發展。而若要在LCD-TV 市場獲致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幾點:24(一) 低價成本結構投資費用減少程度、製程技術與良率、運籌能力、規模經濟。
面板價格下滑迅速由於面板產能與良率不斷提昇、生產世代不斷增進,使得大型液晶面板價格下滑迅速,這也使得液晶電視的價格也隨之下降,可預期將帶動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興趣,進而增加銷售量。(四) 威脅(Threat)(1) 日、韓、中廠商的威脅目前台灣發展液晶電視產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日本與韓國,無論在品牌知名度、投資額、技術、量產與良率上都無法與之比擬,此外中國廠商夾帶充沛人力與廣大市場對台灣廠商也是一大威脅。因此如何與日、韓、中三國相關產業進行競合關係,以謀取本國產業最大利益也是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2) 替代產品的威脅液晶電視維修的替代商品主要是 PDP TV、RP TV、CRT TV,其中 CRT 雖然技43術成熟,但目前發展到 38 吋即受限於體積與重量,而無法向上發展;RP TV 在尺寸及價格上具競爭力,但其技術尚未成熟;PDP TV 目前在大尺寸電視市場上較液晶電視有優勢,但目前液晶面板廠商都非常積極地朝向第六、七代廠擴建,因此在未來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且對同尺寸的 PDP 具有非常大的威脅。(3) 潛在進入者增加由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看好,導致原有資訊廠商與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進入該市場以搶食大餅,並動輒以削價競爭,此舉對產業發展與現存廠商生存甚為不利。
人們通常把 1925 年 10 月 2 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象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誌,他被稱做「電視維修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統。儘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與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註一>二、液晶的簡介1、液晶的發現(1) 西元 1888 年,奧地利植物學者雷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熱膽固醇類的萃取物:安息酸香膽固醇(cholestery benzoate)時,意外發現該物質會有異常的熔解現象。此物質雖然會在 145℃熔解,但呈現的是白濁狀的液體,若繼續加熱到 179℃時,卻又成為透明的液體。反之,若觀察該物質從高溫往下降溫 的過程,在 179℃時,透明的液體又會成為白濁狀的液體,而低於 145℃時又會成為固體的結晶。(2) 第二年,德國物理學家雷曼(Otto Lehmann)發現上述白濁狀的液體外觀上雖然屬於液體,但卻顯示出類似固態晶體般的折射。於是雷曼將其命名為「液態晶體(liquid crystal),這就是「液晶」的由來。2、液晶的性質(1) 固態、液態及氣態,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態。而液晶則是一種同時具有固體物質之晶體次序性與液體物質之流動性的半透明物質,並不屬於三態之一,介 於固態與液態之間,也稱為中間相(Meso Phase)物質。(2) 能成為液晶狀態的物質,其分子構造的形狀大多屬於長棒狀或扁平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面板價格下滑迅速由於面板產能與良率不斷提昇、生產世代不斷增進,使得大型液晶面板價格下滑迅速,這也使得液晶電視的價格也隨之下降,可預期將帶動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興趣,進而增加銷售量。(四) 威脅(Threat)(1) 日、韓、中廠商的威脅目前台灣發展液晶電視產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日本與韓國,無論在品牌知名度、投資額、技術、量產與良率上都無法與之比擬,此外中國廠商夾帶充沛人力與廣大市場對台灣廠商也是一大威脅。因此如何與日、韓、中三國相關產業進行競合關係,以謀取本國產業最大利益也是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2) 替代產品的威脅液晶電視維修的替代商品主要是 PDP TV、RP TV、CRT TV,其中 CRT 雖然技43術成熟,但目前發展到 38 吋即受限於體積與重量,而無法向上發展;RP TV 在尺寸及價格上具競爭力,但其技術尚未成熟;PDP TV 目前在大尺寸電視市場上較液晶電視有優勢,但目前液晶面板廠商都非常積極地朝向第六、七代廠擴建,因此在未來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且對同尺寸的 PDP 具有非常大的威脅。(3) 潛在進入者增加由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看好,導致原有資訊廠商與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進入該市場以搶食大餅,並動輒以削價競爭,此舉對產業發展與現存廠商生存甚為不利。
人們通常把 1925 年 10 月 2 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象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誌,他被稱做「電視維修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統。儘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與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註一>二、液晶的簡介1、液晶的發現(1) 西元 1888 年,奧地利植物學者雷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熱膽固醇類的萃取物:安息酸香膽固醇(cholestery benzoate)時,意外發現該物質會有異常的熔解現象。此物質雖然會在 145℃熔解,但呈現的是白濁狀的液體,若繼續加熱到 179℃時,卻又成為透明的液體。反之,若觀察該物質從高溫往下降溫 的過程,在 179℃時,透明的液體又會成為白濁狀的液體,而低於 145℃時又會成為固體的結晶。(2) 第二年,德國物理學家雷曼(Otto Lehmann)發現上述白濁狀的液體外觀上雖然屬於液體,但卻顯示出類似固態晶體般的折射。於是雷曼將其命名為「液態晶體(liquid crystal),這就是「液晶」的由來。2、液晶的性質(1) 固態、液態及氣態,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態。而液晶則是一種同時具有固體物質之晶體次序性與液體物質之流動性的半透明物質,並不屬於三態之一,介 於固態與液態之間,也稱為中間相(Meso Phase)物質。(2) 能成為液晶狀態的物質,其分子構造的形狀大多屬於長棒狀或扁平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