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公司在做重大決策的時程上及更改策略的決定上都較日韓來的快速與有效率。此點對於目前在材料
(一) 優勢(Strength)(1)
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強由於國內家電產品的消費市場有限,因此企業的生產製品都以全球化為訴求,所以企業的決策與應變能力都必須隨著生產技術與市場的變化而有所變動。此外,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的大企業而言國內的液晶電視維修業者只能算是中小企業,公司組織的規模相對的較小,因此公司在做重大決策的時程上及更改策略的決定上都較日韓來的快速與有效率。此點對於目前在材料、設備與量產技術上都還在不斷研發與改善的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若公司在一開始的研發方向或採買的設備不對時,企業必須能快速且有效的做決策改變方向,如此則可避免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2)
人民素質高,工作配合意願高且責任心強國內目前最大的資產在於人才的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及員工的工作配合度高且責任心強。這些特質使得公司在發展新興科技與產業時都能很迅速的學習國外的技術並達到一定的水準。因此許多國際企業都在台灣設有分公司或研發據點,一旦該公司有新技術或產品,台灣即成為其最佳的技轉與量產中心。(3)
具成熟的高科技產業基礎所有國家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除了人民的素質以外,產業的基礎都是由較簡單的勞力密集產品發展,然後隨著技術與量產經驗的累積而逐步發展至高科技的產品。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即為如此,從早期簡單的電子零件裝配廠開始發展至成為全球的半導體量產重鎮,然後再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脈動進入目前光電相關產業。
LCD 技術的應用重點從 PC 市場轉向 LCD TV 市場,主要是因為 LCD TV 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利潤空間也較大。圖 2 TFT-LCD 發展歷程液晶產業景氣循環第一波由 NB 帶動,第二波成長則由 LCD Monitor 取代傳統 CRT,第三波的成長則是 LCD TV 取代傳統 CRT TV。根 據 Digitime 資料顯示,LCD 取代 CRT Monitor 其價格比達 2.5 倍時即快速起飛,但由於 TV 是屬於家電產業,其消費型態與 IT 產業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更換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有 STB的替代性,使得 LCD TV 的更換速度低於 PC,但其成長趨勢卻是一致,若價格下降速度持續加快,LCD TV 取代 CRT 的速度則可望再提升。雖然推出多年的電漿電視修理(PDP TV)仍為 LCD TV 主要競爭對手,但其滲透率一直無法突破 10%,使得 LCD TV 已呈現居上的態勢,且與 PDP TV 的主戰場已由 40~49 吋提高到 50 吋以上,顯然 PDP TV 的市場持續受到 LCD TV 的擠壓。根據過去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經驗來看,當新產品滲透率超過 10%,應可確定為未來產品的主流規格,配合 G6 與 G7.5 代廠量產,可望快速排擠 CRT與 PDP 的主流規格,加上 HDTV 電視機的比例逐年提高與數位廣播內容的普及,LCD TV 的解析度最能符合數位廣播與 HDTV 的需求,預期全球 LCD TV 在未來的 3~5 年內滲透率可快速攀升到 50%以上。第二節 液晶電視(LCD TV)產業概況近年來,由於光電產業的興起,市場需求的求新求變,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其中以液晶電視(LCD TV)的市場需求更是成長迅速,台灣廠商因具有製造液晶電視所需的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加上原有良好的電子產業基礎建設,因此液晶電視在市場成長的時間點上,仍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產業之一。
LCD TV 產業的價值鏈結構20就各廠商在產業價值鏈的經營狀況,依市場研究機構 Witsview 在 2005 年 5月針對 32 吋 LCD TV 市場報價的成本分析,見圖 7 所示,相對於品牌為液晶電視修理報價帶來將近三成的貢獻,LCD 面板模組僅佔液晶電視報價的 25%,至於同樣與品牌位於產業價值鏈下游的零售、行銷與通路,另外佔去報價的三成。因此,在液晶電視的競爭上若缺乏品牌的經營,整體將立刻喪失接近約報價之六成的利潤,整體而言,韓國廠商與日本廠商在企業結構的表現方面,還是比台灣廠商具優勢,而在台灣廠商品牌知名度的排序,友達最優、瀚宇彩晶與華映次之、奇美再次之、廣輝由於完全無品牌經營故最不具優勢。圖 7 液晶電視產業價值鏈利潤分析資料來源:Witsview(2005/ 5)第四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特性分析TFT-LCD 產業屬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生產線技術更替速度快、專利數多、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且價格處於波動不定之非穩定平衡狀態;根據 ITIS 平面顯示器產業報告書,針對大尺寸 TFT-LCD 產業特性可歸納如下五點:(一) 資本密集,廠商進入障礙與退出障礙高一個大型 TFT-LCD 廠商,建廠資金從技術研發至量產階段均需投資至少百億元以上。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LCD 技術的應用重點從 PC 市場轉向 LCD TV 市場,主要是因為 LCD TV 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利潤空間也較大。圖 2 TFT-LCD 發展歷程液晶產業景氣循環第一波由 NB 帶動,第二波成長則由 LCD Monitor 取代傳統 CRT,第三波的成長則是 LCD TV 取代傳統 CRT TV。根 據 Digitime 資料顯示,LCD 取代 CRT Monitor 其價格比達 2.5 倍時即快速起飛,但由於 TV 是屬於家電產業,其消費型態與 IT 產業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更換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有 STB的替代性,使得 LCD TV 的更換速度低於 PC,但其成長趨勢卻是一致,若價格下降速度持續加快,LCD TV 取代 CRT 的速度則可望再提升。雖然推出多年的電漿電視修理(PDP TV)仍為 LCD TV 主要競爭對手,但其滲透率一直無法突破 10%,使得 LCD TV 已呈現居上的態勢,且與 PDP TV 的主戰場已由 40~49 吋提高到 50 吋以上,顯然 PDP TV 的市場持續受到 LCD TV 的擠壓。根據過去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經驗來看,當新產品滲透率超過 10%,應可確定為未來產品的主流規格,配合 G6 與 G7.5 代廠量產,可望快速排擠 CRT與 PDP 的主流規格,加上 HDTV 電視機的比例逐年提高與數位廣播內容的普及,LCD TV 的解析度最能符合數位廣播與 HDTV 的需求,預期全球 LCD TV 在未來的 3~5 年內滲透率可快速攀升到 50%以上。第二節 液晶電視(LCD TV)產業概況近年來,由於光電產業的興起,市場需求的求新求變,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其中以液晶電視(LCD TV)的市場需求更是成長迅速,台灣廠商因具有製造液晶電視所需的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加上原有良好的電子產業基礎建設,因此液晶電視在市場成長的時間點上,仍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產業之一。
LCD TV 產業的價值鏈結構20就各廠商在產業價值鏈的經營狀況,依市場研究機構 Witsview 在 2005 年 5月針對 32 吋 LCD TV 市場報價的成本分析,見圖 7 所示,相對於品牌為液晶電視修理報價帶來將近三成的貢獻,LCD 面板模組僅佔液晶電視報價的 25%,至於同樣與品牌位於產業價值鏈下游的零售、行銷與通路,另外佔去報價的三成。因此,在液晶電視的競爭上若缺乏品牌的經營,整體將立刻喪失接近約報價之六成的利潤,整體而言,韓國廠商與日本廠商在企業結構的表現方面,還是比台灣廠商具優勢,而在台灣廠商品牌知名度的排序,友達最優、瀚宇彩晶與華映次之、奇美再次之、廣輝由於完全無品牌經營故最不具優勢。圖 7 液晶電視產業價值鏈利潤分析資料來源:Witsview(2005/ 5)第四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特性分析TFT-LCD 產業屬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生產線技術更替速度快、專利數多、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且價格處於波動不定之非穩定平衡狀態;根據 ITIS 平面顯示器產業報告書,針對大尺寸 TFT-LCD 產業特性可歸納如下五點:(一) 資本密集,廠商進入障礙與退出障礙高一個大型 TFT-LCD 廠商,建廠資金從技術研發至量產階段均需投資至少百億元以上。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