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專題研究和博碩士論文有較多的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14.89%、25.34%)。國科會專題研究的主持人多為大學校院的教授
此外,行動研究的數量也有增趨勢,國科會專題研究和博碩士論文有較多的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14.89%、25.34%)。國科會專題研究的主持人多為大學校院的教授,故採用行動研究,與園所裡的老師共同透過研究歷程來改善實務行動。博碩士論文則是有許多研究生是在職老師,乃將研究和執行課程結合,尋求改進課程實施之道。為提升捧馨園幼教課程行動研究的發展,期望未來有相關研究能進一步探討這些研究的品質。58 台灣 1991-2011 年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回顧表 7 國科會專題、學術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研究方法統計表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 質量並重 合計一般 行動研究 文獻/文件國科會 5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13 第 11 期 59 59伍、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分析國內 1991-2011 年幼教課程研究,根據以上分析,茲整理出在各分析類目下,幼教課程研究的發展趨勢,並進一步提出未來後續研究的展望。一、在課程研究數量方面臺灣幼教課程研究在 2001 年前僅有少量成果,在 2001 年之後,尤其是博碩士學位論文隨
大的成長。就本文分析的這三類資料中,期刊論文的學術性價值較高,因此,期待幼教課程研究能多發表在期刊上。
三、 潛在發展(一) 完善之幼兒教育師資之培育與進修制度逐漸建立,幼教教師能作多元之終身學習,其角色定位漸趨明確,公私立幼教教師之差別待遇能透過立法逐漸縮減。
(二) 幼教教師能自我省思以求專業成長,達到「教師即研究者」的境界,建立幼教教師終身學習的模式。(三)
幼兒皆能在良好師資條件下接受高品質的幼兒教育,為人生第一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四) 社會人士能給予幼教教師等同中小學教師之尊重與看待,提升幼教教師社
會地位,營造幼教教師良好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工作環境。肆、 捧馨園課程與教學部份一、
量的發展(一) 研編幼稚園課程綱要,分送幼稚園、托兒所及有關單位人員,5 年共計 5 萬冊。(二) 全國各縣市每年至少辦理幼稚園課程綱要研習 2 場次,5
年計辦 230 場次。(三) 每年研編出版有關幼托整合的課程與參考資料 10 種,5 年共出版 50 種,分
送幼稚園、托兒所及有關單位人員參考。(四) 每年編印並分送幼小銜接手冊,供幼稚園、托兒所、小學老師及父母參閱,5 年共印一百萬冊。
(五) 5 年至少編印有關多元文化或鄉土教材 5 種,供幼稚園及托兒所教學參考,5 年共計 25 種教材資源。(六) 每年獎助北、高及 21
縣市課程與教學績優園所 115 所,5 年共獎助 575 所。
(七) 北、高及 21 縣市政府每年辦理親職講座及有關研習至少 10 場次,5 年共計1,150 場次。(八) 每年製作親職教育錄影帶 3
種,供教師及父母成長學習,5 年共計出版 15種。
「A1 老師帶幼兒到戶外遊樂場玩遊樂器材,解散前拿出鈴鼓告訴幼兒:『待會兒聽到鈴鼓聲就要回到這裡合。』然後讓幼兒解散,過了 30 分鐘,A1
老師拍擊鈴鼓,幼兒都會跑回來集合,老師予以幼兒口頭讚美。」(08/14/2008現場觀察記錄)另外在「掌控教學時間,活動具有緊湊性」的策略運用方面,A1、A3、B2、B3等幾位資深老師,都能掌控得宜,在進行團體討論的時候,能夠和幼兒一來一回的談論事情,也會適時鼓勵不同的幼兒發言;B1
老師可能由於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對孩子的特性了解不夠,所以較無法掌控教學時間,明顯地與這些班級的老師表現出差異情形。例如:「在主題課程時間,幼兒圍坐在教室前方,B1
老師逐一問每位幼兒:『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遇到沒有回應的幼兒,B1
老師會停下來繼續問該幼兒,直到該幼兒說出一種動物名稱為止。整個活動持續了半小時以上,其間捧馨園幼兒會不斷地離開坐的位置,B1
老師則不斷地請幼兒坐好。」(10/23/2008 現場觀
察記錄)在「安排轉接時刻,以適當的活動串聯」的策略運用方面,A1、A3、A4、B2、B3
等幾位資深老師,會運用走線、唸唱兒歌、模仿動作、唱數、至圖書角看書等方式,讓幼兒有事做,減少其不當行為的發生機率。符合簡楚瑛(1996)及
Beaty(2006)所提出的策略,在接時刻應提供幼兒簡短有趣並能隨時停止的活動。相對於上述年
資至少六年的資深老師,A2 老師在轉接時刻的活動則較少變化,以讓幼兒至圖書角看書為主,可能與其年資只有 2
年,又非本科系畢業有關,活動設計的能力還有待加強。B1
老師在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接時刻,較常放任幼兒自行活動,導致班上幼兒秩序混亂,經常需要再花費一段時間整頓幼兒秩序,才能帶領幼兒進入下一個活動。
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之研究臧瑩卓30例如:「B2
老師請畫完圖的幼兒去洗手、拿碗,然後將碗放在桌上,接著請這些幼兒到教室前方的團體討論區,一邊沿著地面的框線慢慢行走,一邊等待其他幼兒。」(12/16/2008
現場觀察錄)
「A3 老師請幼兒到門口穿鞋排隊,當大約一半的幼兒已經穿好鞋的時候,A3老師會隨口說出兒歌或唐詩的名稱,幼兒則會接著唸或唱兒歌或唐詩的內
洗澡時多增加觸覺: 丟一些空的洗髮精、沐浴乳的塑膠瓶和瓶蓋丟到水中,讓孩子一邊洗澡,一邊玩裝好瓶蓋的遊戲,洗泡泡浴時,也可以丟一些塑膠瓶、玩具,讓孩子撈出來。慢慢教孩子自己穿脫衣物: 透過更多自主訓練,穿鞋、穿衣服、穿襪子、穿褲子等,孩子一次次練習使用雙手的能力。另外還可以教孩子折疊、收拾自己衣物,練習使用雙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資料來源:奇蜜親子網
若家長問孩子對某事物或某人物的感覺,通常最直接的回應是「開心」、「不開心」,又或「喜歡」、「不喜歡」。愉快的感覺和成功的經驗,最能令孩子留下正面的回憶,有助建立積極人生觀。各位家長,凡事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需要,讓孩子多些快樂的經驗,你們也可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1.情感表達情緒在身體中好像吹脹了的氣球,要適當地抒發才能使身心健康。大部分孩子均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家長須加以引導,應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法表達情緒,如當孩子發脾氣時,勿以自己的脾氣去壓制孩子的情緒,又或對孩子的情緒妄下判斷,令致他們感到不被了解。
計好課程與活動教案,單元活動涵蓋課程的四項基本要素,也就是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量。單元可大可小,進行時間也可長可短,單元內涵可跨不同的課程領域(盧素碧,1999)。不過盧素碧(1999)指出單元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較之下易導致的問題包括活動預先設計,易形成教師主導的傾向,以教材為中心導致形成分科教學的可能而
忽略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個別差異,在教學中比較偏向知識灌輸,幼兒鮮少親身體驗和操作的機會。2、主題捧馨園教學模式一般常說的「主題」並不等於主題教學法,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主題」,而主題教學法應是完全開放並且重視生活經驗。主題課程的產生是教師選擇一概念,在一段集中的時間架構中,提供兒童一系列與某一概念有關的活動,並將有關的活動統整於課程的各層面或各領域中,也就是說以一個論點或問題為中心焦點,向外擴展並探究,而所有的學習都會回到主題中。主題教學中的每一個主題的核心是事實的資訊(factual information),包括名詞、事實現象與原則。但這些資訊不是以「直接告訴」的方式傳給兒童,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