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不會因為擴充液晶電視產能而變成對自己財務上的壓力。第三節 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在各類型電視產品中
三星、樂金也有類似的外包比例。這些嚴格控制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製造業營運的日本與南韓液晶電視維修品牌商,由於經濟不景氣,特別要注意的財務與營運狀況。所以未來將開始擴大業務外包比例給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以及
ODM 廠商。根據 iSuppli 的了解,日本液晶電視品牌商表示,未來在數年之間,他們液晶電視出貨量將提升 80%,本身勢必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唯有透過委託
ODM 廠商的生產能量,來彌補這些產能的空缺。主要考量是,如果市場需求沒有那麼大,他們也不會因為擴充液晶電視產能而變成對自己財務上的壓力。第三節
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在各類型電視產品中,液晶電視因輕薄、省電、無輻射的優勢,同時可接收類比與數位訊號,符合數位訊號的接收同時可以顯示高畫質的畫面,並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與
LCD TV 的平價化,逐步侵蝕 CRT TV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液晶電視市場在短期內仍將受全球經濟景氣面的影響,可能會延緩消費者的採購意願;就技術層面而言,科技的轉變,如 TV 與 PC
的整合,會導致消費者整體需求減少;從中長期角度,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表 9
影響 LCD TV 未來成長性的成長動力及潛在變數成長動力 潛在變數1. 高畫質、高解析度等需求提高2. 價格趨向平價化3.
已開發市場滲透率提高,以及開發中市場新增需求4. 全球數位廣播電視陸續開播及推展,提高消費者換機潮1. 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如由油價、通貨膨脹等影響消費需求2.
全球人口成長率逐年下降3. 其他競爭產品的價格持續下跌,如PDP、薄型化與 CRT TV 等導致LCD TV 終端價格持續下跌4. 新技術的崛起,如
SED、OLED 等技術的威脅5. 科技的轉變,如 TV 與 PC 的整合,導致整體需求減少第七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趨勢分析第一節
產業主要驅動力液晶顯示產業是我國政府推動二兆雙星計畫中的其中一項計畫,在產政學研的齊力推動下,已經有很好的基礎。
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展望 2010 年,LCD TV 出貨量預計將高達 1.56 億台,較 2009 年成長 20%,雖然韓系與中國 TV 品牌業者仍多屬自行製造,但面對日系大廠委外比重轉趨積極,無疑是台灣 LCD TV 組裝廠擴張的大好良機。面對這波 LCD TV 的高成長趨勢,除了嘉惠台灣代工產業外,台灣 LED 業者與中、韓的 LCD TV 大廠合作密切,也可望持續受益。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目前關鍵技術、電視維修機產業的品牌、通路和技術主導權幾乎均掌握在日韓廠商的手上,雖然台灣面板廠具有技術能力,但是,液晶電視後續的視訊處理技術、45彩色的畫質控制,甚至是各地區不同的廣播系統,都會影響到想要切入此市場的廠商。因此,台灣 TFT-LCD 面板廠所能掌握的部份,並不是 LCD TV 絕對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欲突破技術的重圍,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考慮結合新功能、提升生產技術與設法降低固定成本投資;在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方面,應整合國內的上游廠商以求大幅降低成本,以發揮價值鏈上的最大效益,以求擁有未來產業的主導權;在策略聯盟方面,台灣廠商間應朝向籌組研發聯盟、產能協調、異業結盟發展,擺脫日本、韓國在技術上的羈絆與建立產能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專利佈局,提高附加價值等周邊的技術方向著手,才有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在 1888 年,一位奧地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4利的植物學家 F. Renitzer 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圖一 液晶顯示器構造>第一台可操作的 LCD 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 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 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 LCD。 1970 年 12 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 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註冊為專利。 1969 年, 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較差的 DSM 型 LCD。三、彩色顯示原理:LCD 技術也是根據電壓的大小來改變亮度,每個 LCD 的子圖元顯示的顏色取決於色彩篩檢程式。由於電視修理液晶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用濾色片產生各種顏色,而不是子圖元,子圖元只能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強度來調節灰階,只有少數主動矩陣 顯示採用類比信號控制,大多數則採用數位信號控制技術。大部分數位控制的LCD 都採用了 8 位控制器,可以產生 256 級灰階。每個子圖元能夠表現 256 級,那麼你就能夠得到 256×3 種色彩,每個圖元能夠表現 16,777,216 種成色。因為人的眼睛對亮度的感覺並不是線性變化的,人眼對低亮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這種 24 位的色度並不能完全達到理想要求。工程師們通過脈衝電壓調節的方法以使色彩變化看起來更加統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展望 2010 年,LCD TV 出貨量預計將高達 1.56 億台,較 2009 年成長 20%,雖然韓系與中國 TV 品牌業者仍多屬自行製造,但面對日系大廠委外比重轉趨積極,無疑是台灣 LCD TV 組裝廠擴張的大好良機。面對這波 LCD TV 的高成長趨勢,除了嘉惠台灣代工產業外,台灣 LED 業者與中、韓的 LCD TV 大廠合作密切,也可望持續受益。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目前關鍵技術、電視維修機產業的品牌、通路和技術主導權幾乎均掌握在日韓廠商的手上,雖然台灣面板廠具有技術能力,但是,液晶電視後續的視訊處理技術、45彩色的畫質控制,甚至是各地區不同的廣播系統,都會影響到想要切入此市場的廠商。因此,台灣 TFT-LCD 面板廠所能掌握的部份,並不是 LCD TV 絕對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欲突破技術的重圍,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考慮結合新功能、提升生產技術與設法降低固定成本投資;在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方面,應整合國內的上游廠商以求大幅降低成本,以發揮價值鏈上的最大效益,以求擁有未來產業的主導權;在策略聯盟方面,台灣廠商間應朝向籌組研發聯盟、產能協調、異業結盟發展,擺脫日本、韓國在技術上的羈絆與建立產能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專利佈局,提高附加價值等周邊的技術方向著手,才有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 在 1888 年,一位奧地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4利的植物學家 F. Renitzer 便發現了液晶特殊的物理特性。< 圖一 液晶顯示器構造>第一台可操作的 LCD 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 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 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 LCD。 1970 年 12 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 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希霍夫曼-勒羅克中央實驗室註冊為專利。 1969 年, 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ILIXCO)生產了第一台基於這種特性的 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較差的 DSM 型 LCD。三、彩色顯示原理:LCD 技術也是根據電壓的大小來改變亮度,每個 LCD 的子圖元顯示的顏色取決於色彩篩檢程式。由於電視修理液晶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用濾色片產生各種顏色,而不是子圖元,子圖元只能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強度來調節灰階,只有少數主動矩陣 顯示採用類比信號控制,大多數則採用數位信號控制技術。大部分數位控制的LCD 都採用了 8 位控制器,可以產生 256 級灰階。每個子圖元能夠表現 256 級,那麼你就能夠得到 256×3 種色彩,每個圖元能夠表現 16,777,216 種成色。因為人的眼睛對亮度的感覺並不是線性變化的,人眼對低亮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這種 24 位的色度並不能完全達到理想要求。工程師們通過脈衝電壓調節的方法以使色彩變化看起來更加統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