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面臨的產業問題台灣面板業市佔率快速衰退,主要可歸咎於二項原因-匯率與品牌
綜合上述,台灣液晶電視產業優劣勢以及機會和威脅之 SWOT 分析整理,如表 12 所示。表 12 台灣液晶電視產業 SWOT 分析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強工程技術人員素質高具成熟的高科技產業基礎勞動報酬競爭力較日為佳與中國合作及行銷中國市場之優勢產業結構不完整廠商研發投資經費相較日、韓低無法掌握重要關鍵技術品牌知名度相對劣勢全球行銷居於劣勢先進廠商的專利障礙機會
Opportunity 威脅
Threat產業正值成長期全球市場需求量大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面板價格持續下跌日、韓、中廠商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潛在進入者增加第九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前景分析第一節
我國目前面臨的產業問題台灣面板業市佔率快速衰退,主要可歸咎於二項原因-匯率與品牌。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外債極高的韓國面臨極大的壓力,外資大舉匯出,韓元一年多來大幅貶值,台幣兌換韓元的匯率,從
2007 年 5 月高點以來,至今年 11 月韓元已經貶值 51%。台灣與韓國許多產品處於競爭狀態,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劇烈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為 DRAM 和
TFT-LCD 兩大產業,雙雙因匯率因素造成國際競爭力下滑,虧損十分慘重。我國面板產業另一個問題,係缺乏品牌奧援。韓國二大面板廠三星與 LGD(前身為
LPL;樂金飛利浦),除自身本為世界液晶電視維修前五大品牌外,又與SONY
與飛利浦等知名電視品牌有合資或共同設廠的合作關係,以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為例,前五大品牌除夏普外均採用韓國面板為主,市佔率高達
45%,即使再扣除已經淡出品牌的飛利浦,也還有近四成的佔有率,產品有穩定的需求。反觀,台灣廠商雖然也發展出少數幾個電視品牌如
Benq、CHIMEI、AOC、Hannspree、VIZIO、Olevia 與 Polaroid
等品牌),然這些都僅能算是區域性或是二線品牌,面板需求量相對有限且不穩定,景氣一變動,訂單就會立即跟著下滑。
構成液晶電視面板的液晶分子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要大,因為液晶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人們與顯示器距離不足 1 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一些很微小的細節,所以構成的液晶分子要小一些,這樣的面板造價也更昂貴,而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表現整個畫面,對很細小的地方要求不高,使用大分子的液晶還可以降低成本。液晶電視面板在成像方面優化比較大,液晶電視主要表現整個圖像,所以要獲得好的成像效果,在成像處理上比液晶顯示器面板強。另外液晶電視的內部採用了功能強大、容量更大的數字處理電路,真實還原了圖像的本來面貌和色彩。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一般是 300 流明左右,而液晶電視面板都是 500 流明左右,其次對比度也不一樣,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可達到 10000:1 以上或是更高的對比,而液晶顯示器則只有 700:1 或 800: 1。(二)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維修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構成液晶電視面板的液晶分子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要大,因為液晶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人們與顯示器距離不足 1 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一些很微小的細節,所以構成的液晶分子要小一些,這樣的面板造價也更昂貴,而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表現整個畫面,對很細小的地方要求不高,使用大分子的液晶還可以降低成本。液晶電視面板在成像方面優化比較大,液晶電視主要表現整個圖像,所以要獲得好的成像效果,在成像處理上比液晶顯示器面板強。另外液晶電視的內部採用了功能強大、容量更大的數字處理電路,真實還原了圖像的本來面貌和色彩。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一般是 300 流明左右,而液晶電視面板都是 500 流明左右,其次對比度也不一樣,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可達到 10000:1 以上或是更高的對比,而液晶顯示器則只有 700:1 或 800: 1。(二)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維修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