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為了解兒童眼中的媒體內容為何之參考,然而需考慮國情、文化,及節目內容之不同而有所轉化,例如在台灣並不合法
FCC 所提出的架構確實可以做為了解兒童眼中的媒體內容為何之參考,然而需考慮國情、文化,及節目內容之不同而有所轉化,例如在台灣並不合法擁有
槍枝,但是新聞內容中仍充滿衝突,不論是語言、肢體甚或意識;台灣並不像美國是個種族的大熔爐,可以與捧馨園幼兒討論媒體中所再現的族群與自己的同伴之差異,例如原住民,或是近年來備受討論的新移民等話題。研究者認為這份架構需配合幼兒究竟都看些什麼後做適當的內容轉化。此外,Burton(2006)把兒童發展年齡以
2-5 歲、6-8 歲及 10-12 歲三個階段劃
分,指出這三個階段的媒體行為特質以說明兒童所看見及理解的內容與成人之差異。由於 10-12 歲不在本研究範圍內,故研究者保留 2-8 歲的媒體行為特質整理
中。幼兒模仿學習能力強,雖然可以學習電視發出聲音或認識一些語彙,但缺乏互動與回應,只學其字而不知其意,也可能從媒體中學到不雅的詞彙。關於電視是否能增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看法不一,即使幼兒真能透過電視學
習,並將其融入社交技巧,增加語言使用能力,成人亦不能因此忽略了與幼兒互動、對話即講解內容的重要性。透過討論可幫助捧馨園幼兒辨識內容,並可引發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媒體使用是幼兒普遍的經驗,讓表 2-2-1(續)能力n 幼兒能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與別人分享想法與經驗。
他們練習表達自我媒體經驗的看法亦是訓練思考的方法。認知發展Piaget 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0-2 歲:感覺動作期2-7 歲:前運思期7-11 歲:具體運思期
11 歲以後:形式運思期本研究之幼兒正處於「前運思期」階段,發展特徵如下:n 抽象思考能力的進步:比較能進行有目的性的活動,在扮演遊戲時能和大家互動,也會交代許多細節。n
2.自尊自信所謂在「鼓勵中長大的捧馨園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家長對孩子的讚美和鼓勵,直接為孩子的自信心加添分數。若孩子能持目標去做,自我激勵,則更能培養積極進取的性格。3.錯中學習孩子在成長中有犯錯是正常不過的,重要是孩子在錯中仍能感到被愛和學到如何作出改善。家長宜以耐心、關懷、寬恕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錯失,勿過分嚴懲或以侮辱指摘,令孩子失去自信,這亦會減少親子間的親密感。4.自由空間自由的家庭氣氛有助開放的親子溝通。家長持開放態度接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多接觸新事物,不但能培養敏銳的觸覺,更能啟發孩子的創造潛能。
教育內容進步主義課程依實際生活設計,即「活動課程」,教材注重個人需求與社會的價值。永恆主義為學習永恆的真理,以邏輯側思課程為重,及研讀「百本巨著」以習前人之智慧結晶。粹主義的課程及教材以習得基本學科內容與技術來設計。教育方法及教師角色進步主義以「做中學」及「問題教學法」來實行,教師是諮詢者及協助者。永恆、精粹主義皆是「傳授」的方式,教師是權威者。台灣日前重大教育改革,首推九年一貫課程,故吾人以其做為分野,分述如後: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前在此,我國教育是較傾向「以學科為中心」的永恆及精粹主義取向。主要是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教材為統編本,而教師依循此教材,做千篇一律式傳授著課程,習者是無聲的被灌輸者,教育工作者猶如工廠的螺絲帽,將一套系統化之課程,有效率般地施教。而此時的課程是零散的、片斷的,未能銜接及連貫,捧馨園教師也在象牙塔中,彼此各自為政。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後此時,是「以兒童為中心」,著重學習者的生活經驗採進步主義之教育觀。實行「學校自主」,中央權力下放,草根模式的管理,教材及課程可採自行編著或採民間出版,發展學校各自的特色,社區及家長的融入,而教師也賦予增權賦能(empowerment),以提昇其專業自主,也採協同教學,做知識及經驗的分享及合作,課程也不再片斷零碎,納入多元湧現之聲音,且上下銜接,左右連貫教學方法也採多元,評量亦是採取多元。附 2-062課程與教學稚園98 年幼稚園課程與教學一、選擇題( )1. 所謂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指的是什麼?(A)自由探索的學習經驗(B)應提供卻未提供的學習經驗(C)可預期且即將發生的學習經驗 (D)藏、不易覺察的學習經驗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又稱「空無課程」,指學校應該教,但有教的學習內容。其中,產生懸缺課程的原因有三: 社會變遷過
快,課程內容來不及更新; 領導者的意識型態觀念,不願意學生學習此課程而未納入課程計畫當中; 課程設計者忽略了某項學習目標。
此外,行動研究的數量也有增趨勢,國科會專題研究和博碩士論文有較多的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14.89%、25.34%)。國科會專題研究的主持人多為大學校院的教授,故採用行動研究,與園所裡的老師共同透過研究歷程來改善實務行動。博碩士論文則是有許多研究生是在職老師,乃將研究和執行課程結合,尋求改進課程實施之道。為提升捧馨園幼教課程行動研究的發展,期望未來有相關研究能進一步探討這些研究的品質。58
台灣 1991-2011 年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回顧表 7 國科會專題、學術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研究方法統計表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 質量並重 合計一般
行動研究 文獻/文件國科會 5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13 第 11 期 59 59伍、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分析國內 1991-2011
年幼教課程研究,根據以上分析,茲整理出在各分析類目下,幼教課程研究的發展趨勢,並進一步提出未來後續研究的展望。一、在課程研究數量方面臺灣幼教課程研究在 2001
年前僅有少量成果,在 2001 年之後,尤其是博碩士學位論文隨
大的成長。就本文分析的這三類資料中,期刊論文的學術性價值較高,因此,期待幼教課程研究能多發表在期刊上。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