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為差動螺旋,即 L = L1 - L2,滾針軸承當 L1 大於 L2 時,螺帽 N 會向右移動;當 L1 小於 L2 時,螺帽 N 會向左移動,其適用於微量移動機構,因為導程變小 ( L = L1 - L2),其機械利益變大

 螺旋導程為 4mm, 若加於手柄之力為 0.1kN,則所能承受之負載為多少 kN? R = 300mm L = 4mm F = 0.1kN 摩擦損失 X %= 20 % 由(公式 2 - 8)可知: = (1 - X %) ∴W = ( - %)=   ( - %)= 12 (kN) 二、差動螺旋與複式螺旋 二個螺旋,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螺紋方向及導程之組合,這就是差動與複式 螺旋,茲分別說明如下: 36  差動螺旋(differential screw) 如圖2-15所示,螺桿上之兩螺紋,其螺紋方向相同,導程不同,但相差極 微,當螺桿順時針旋轉一周時,其螺帽 N 所移動之距離為兩個螺紋導程值之 差,稱為差動螺旋,即 L = L1 - L2,滾針軸承當 L1 大於 L2 時,螺帽 N 會向右移動;當 L1 小於 L2 時,螺帽 N 會向左移動,其適用於微量移動機構,因為導程變小 ( L = L1 - L2),其機械利益變大(M = W F =2 R L ,L 與 M 成反比)。 R (右螺紋) (右螺紋) K N ▲圖 2 - 15 差動螺旋  複式螺旋(compound screw) 如圖2-16所示,螺桿上之兩螺紋,其螺紋方向相反,導程相等或不等,當 螺桿順時針旋轉一周時,其螺帽N向右所移動之距離為兩個螺紋導程值之和,

 



因為滑動現象而有動力之損失,其接觸面易磨損。  如兩軸是正交,而須應用摩擦輪傳達可變速度之運動時,通常均使用 圓盤與滾子,滾子一般當作原動輪,質料較從動輪軟。  圓柱形摩擦輪欲增加摩擦效果,可製成凹槽摩擦輪。凹槽摩擦輪之夾 角以 30°~40°最佳,夾角太小,摩擦損失大;夾角太大則凹槽效果欠 佳。  兩摩擦輪若無滑動發生,接觸點的線速度必相等(V=V1= DN),其兩 輪之迴轉數與其直徑成反比。  純粹滾動接觸之兩圓錐形摩擦輪,其每分鐘之迴轉數(轉數比)與其 半頂角之正弦函數成反比。 221  兩相等橢圓輪之特性: 兩軸中心距離等於長軸。 角速比隨時在改變。 連座軸承最大速比與最小速比互成倒數關係,即最大速比乘以最小速比等於 1。  欲使傳動之功率增加的方法有: 增加摩擦輪直徑。 增加摩擦輪轉速。 增加摩擦係數。 增加正壓力。



有一彈簧受到 100N 的軸向負荷,彈簧之外徑為 50mm,彈簧線直 徑 5mm,則其彈簧指數為  8  9  10  11。  兩拉伸彈簧,彈簧常數各為 15N/mm 及 10N/mm,以串聯互吊一 荷重150N,則彈簧之變形量為 6 10 20 25 mm。  下列何者可以儲存能量? 齒輪 凸輪 彈簧 軸承。  一振動系統如圖(1)所示,物體的質量為 M,精密定位台彈簧的彈簧常數均 為 K,則此系統的總彈簧常數為  4K  2K  K  。 K K K K M ▲圖(1) K K K K M ▲圖(2)  如圖(2)所示之彈簧系統,K1 = 10N/mm,K2 = 20N/mm,K3 = 10N/mm,K4 = 10N/mm,則組合後總彈簧常數為多少 N/mm?  15  20  30  35。 102 ( ) ( ) 



深溝球陶瓷軸承採用的是氮化硅陶瓷珠,因為其優異特性,適用於高速運轉、高溫、絕 緣或化學惡劣等環境,可以顧著提高軸承的壽命與性能,主要使用等級如下表: 9.3.1 陶瓷特性 20 九、軸承的材質 9.3.3 陶瓷軸承 2. 全陶瓷軸承   陶瓷軸承根據使用的條件不同主要有氧化鋯全陶瓷軸承、氮化硅全陶瓷軸承、碳化硅陶 瓷軸承、滾針軸承鋼陶混合陶瓷軸承等,客戶可依需求選用。TTN 針對自行車產品,設計了鋼陶混合 陶瓷軸承以及全陶瓷軸承,提供了優越的綜合性能。   全陶瓷軸承具有無油自潤滑、耐高低溫等特性,尤其在自行車上為了追求更極致輕量化 的表現,更是在許多專業車手或頂尖賽事上採用 ‧TTN 設計的全陶瓷軸承,內外圈採用精 密氧化鋯材質,陶瓷珠則採用氧化硅,其規格如下:   鋼陶混合陶瓷軸承內使用了氮化硅材質陶瓷珠,因為陶瓷密度僅為鋼球的 40%,可抑 制高速轉動產生的離心力,而其低摩擦阻力的特性,讓軸承整體具有高速和長壽命的優勢, 其規格如下:

 



功率就愈大。 皮帶的迴轉速度愈快,功率就愈大。  皮帶之拉力 皮帶與帶輪之間為了要產生摩擦,精密定位台在繞掛皮帶時必須要具有適當之拉力, 此拉力稱為初拉力(initial tension),當主動輪開始迴轉時,在緊邊之皮帶之 拉力變大,而鬆邊即變小。如圖 7 - 19 所示,設T0為初拉力,T1為緊邊拉力, T2 為鬆邊拉力,T 為有效拉力,P 為總拉力, 為皮帶在帶輪上的接觸角, 為 摩擦係數,e 為自然對數,則 T1 > T0 > T2 ▲圖 7 - 19 168 公式 7 - 17 且 有效拉力 T = T1 - T2 公式 7 - 18 總拉力 P = T1 + T2 公式 7 - 19 初拉力 T0 = 1 2 (T1 + T2) 公式 7 - 20 = 由前述中知,皮帶的接觸角愈大,有效拉力就愈大,因此在設計時,宜儘 量使緊邊在下,鬆邊在上,以增加皮帶與帶輪間的接觸角,減少皮帶之滑動, 提高有效拉力,如圖 7 - 20(a)所示;亦可在鬆邊靠近小輪的地方裝置拉緊輪 (tension pulley)來達到此種效果,如圖 7 - 20(b)所示,但依據實驗結果, 以 T1 = 7 3 T2 時最適宜。 鬆邊( ) 緊邊( ) 從動 主動 B A (a) 從動 主動 B A 拉緊輪 (b) ▲圖 7 - 20 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團隊決定延期原本在 2014 年 2 月份舉行的以太幣預售。 2014 年 2 月對於以太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

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 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