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懷着雄心壯志,甚麼說明書要一份,左看右看,差不多像個瘋子在百老匯陳列室內徘徊
這是小弟一次買電視的經歷,不是要LED液晶電視修理千秋萬世,但用了四年便出現爆線現象,近來更出現七彩殘影,實在有點受不了,也埋怨當初有點戇居。記得2012年初覺得家中的Sharp
Aquos電視呎吋較小,又沒有內置高清解碼,心思思到家電店選購電視,當時懷着雄心壯志,甚麼說明書要一份,左看右看,差不多像個瘋子在百老匯陳列室內徘徊,又上大小網站看用家意見,經超級電腦運算後,我發現Sony一部價值17,000元左右的KDL-46HX820比較啱心水,是的,萬七元買一部電視,我承認有點充大頭,如果你比較近來樂視免費送40幾吋電視的話,就更覺這個選擇戇居。inRead
invented by
Teads當年情況是這樣的,Samsung電視機其實也不錯,大賣特賣,款式夠Cyber,耐何它的味精特濃,畫面經過它的處理器出來的效果有點假。接着是Sony,雖然我不熟悉電視科技,但看別人都在比較動態對比,數值愈高,理論上看到殘影的機會較少,對於我等球迷來說,球場的足球飛來飛去,最容易測試到電視的動態對比,好了,其實看了很多遍我都不懂得分辨,只知道Sony的顏色不錯,看得很舒服,而市面上已經沒有什麼品牌可選擇,LG、Samsung太多味精,不揀,大陸品牌,不揀,餘下還有Panasonic和Sharp,前者其實不差,到陳列室看到機身厚厚的,就看不上眼,我承認這個看法有點天真,後者玩Quattron四原色科技,但軟件好像很過時,又不揀了。
2004年,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等離子電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勞動節42英寸等離子售價還要30000元,到了國國慶節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電視逐步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势勢,一舉奠定市場基調。 2005年:索尼放棄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專攻液晶電視2005年,可以稱之為液晶電視元年”,這一年索尼放棄耕耘多年的等離子電視,轉而全力支持液晶電視,並正式成立“Bravia”液晶電視子品牌戰略,而Bravia品牌持續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過,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解析率的等離子電視引起了軒然大波,出色的畫質表現讓人們無法忽視等離子的存在,事實上,2005年等離子電視依舊有眾多支持者,松下更是無數次表態等離子是更好的電視顯示技術。 2006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HDMI接口成主流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雙方雙爆發,絕大多數電視配備最新HDMI多媒體接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已經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選,這也是當時液晶的最大的優勢(等離子面板很難實現高解析率)。全高清1080p液晶電視上市價格高達30000餘元,而國產電視品牌則迅速將其價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當時看來,47英寸尺寸已經十分驚人,17000元的價格也十分親民。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氣推出5大系列Bravia電視新品,分别定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門級五大市場,這讓等離子電視難以招架。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2004年,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等離子電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勞動節42英寸等離子售價還要30000元,到了國國慶節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電視逐步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势勢,一舉奠定市場基調。 2005年:索尼放棄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專攻液晶電視2005年,可以稱之為液晶電視元年”,這一年索尼放棄耕耘多年的等離子電視,轉而全力支持液晶電視,並正式成立“Bravia”液晶電視子品牌戰略,而Bravia品牌持續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過,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解析率的等離子電視引起了軒然大波,出色的畫質表現讓人們無法忽視等離子的存在,事實上,2005年等離子電視依舊有眾多支持者,松下更是無數次表態等離子是更好的電視顯示技術。 2006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HDMI接口成主流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雙方雙爆發,絕大多數電視配備最新HDMI多媒體接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已經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選,這也是當時液晶的最大的優勢(等離子面板很難實現高解析率)。全高清1080p液晶電視上市價格高達30000餘元,而國產電視品牌則迅速將其價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當時看來,47英寸尺寸已經十分驚人,17000元的價格也十分親民。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氣推出5大系列Bravia電視新品,分别定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門級五大市場,這讓等離子電視難以招架。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