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
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LCD TV 在高畫質、高解析度等訴求下,並隨著 LCD TV 的平價化,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預期將刺激消費者需求逐年興起,逐步侵蝕 CRT TV 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或科技的轉變,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從分析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及液晶電視產業來看,兩者均呈現了高度產業集中的現象,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前五大的業者幾乎佔了九成的出貨比重,而液晶電視產業中的前五大業者,也佔了七成以上的出貨比重,兩者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整體發展趨勢而言,LCD TV 將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指出,2008 年全球 LCD TV 出貨量已達 1.03 億台,預估2009 年全球 LCD TV 市場規模將達 1.21 億台。目前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 LCDTV 滲透率仍在 30%以下,新興市場的 LCD TV 滲透率更多是低於 10%,以 2008年全球 LCD TV 滲透率僅 13%估算,未來全球至少還有 17.4 億台電視,將陸續被 LCD TV 取代,尤其新興市場成長性更可期, 全球 LCD TV 出貨趨勢(單位:千台)31根據研調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2009 年第二季全球出貨情況與第一季類似,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為 4 千 46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 8%,而出貨金額較出貨量下滑情況大一些,第二季出貨金額僅達 23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12%。在各種顯示技術中只有 LCD TV 出貨量增加,同時較原先預期出貨成長更高;其他應用技術電視維修出貨量則是下滑的。
(一) 優勢(Strength)(1) 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強由於國內家電產品的消費市場有限,因此企業的生產製品都以全球化為訴求,所以企業的決策與應變能力都必須隨著生產技術與市場的變化而有所變動。此外,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的大企業而言國內的液晶電視維修業者只能算是中小企業,公司組織的規模相對的較小,因此公司在做重大決策的時程上及更改策略的決定上都較日韓來的快速與有效率。此點對於目前在材料、設備與量產技術上都還在不斷研發與改善的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若公司在一開始的研發方向或採買的設備不對時,企業必須能快速且有效的做決策改變方向,如此則可避免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2) 人民素質高,工作配合意願高且責任心強國內目前最大的資產在於人才的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及員工的工作配合度高且責任心強。這些特質使得公司在發展新興科技與產業時都能很迅速的學習國外的技術並達到一定的水準。因此許多國際企業都在台灣設有分公司或研發據點,一旦該公司有新技術或產品,台灣即成為其最佳的技轉與量產中心。(3) 具成熟的高科技產業基礎所有國家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除了人民的素質以外,產業的基礎都是由較簡單的勞力密集產品發展,然後隨著技術與量產經驗的累積而逐步發展至高科技的產品。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即為如此,從早期簡單的電子零件裝配廠開始發展至成為全球的半導體量產重鎮,然後再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脈動進入目前光電相關產業。
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