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幼教課程研究的「主題」則聚焦在解決課程實務,較缺對課程理論的探究,而幼教課程改革實務的特性與中小學有若干不同
分析結果顯示:幼教課程研究「範圍」多集中在單一學校層級,研究的課程領域多為未分學科,對新興議題也多所關注,特定學科的研究則以健康體育居多。至於幼教課程研究的「主題」則聚焦在解決課程實務,較缺對課程理論的探究,而幼教課程改革實務的特性與中小學有若干不同。研究的「課程類型」多以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為主,偏重教師實際執行課程或探討幼兒學習經驗等層次。課程研究「方法」有走向質性研究的趨勢,採取行動研究的論文也有增加。由分析中得知,近年來臺灣幼教課程研究成果逐漸累積,但在學理建構、捧馨園學術創新層面,
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對臺灣幼教課程研究的建議,期許未來有更豐碩的研究成果。關鍵字:幼兒教育、幼兒教育課程、課程研究44
本研究中新手教師和資深教師在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面貌。B1 老師是本研究中年資最淺的一位新手教師,年資只有 3
個月,她在向幼兒傳達規則時,經常只使用「口說」的方式,而缺少動作的示範,導致成效不彰。例如:有 5 位幼兒拿出不同顏色的碗和湯匙,B1
老師再次大聲對幼兒說:『要拿紅色的碗和湯匙』,結果還有 2 位幼兒的碗和湯匙的顏色不對,於是 B1 老師走這 2
位幼兒身邊,幫幼兒餐袋中找出紅色的碗和湯匙。」(08/12/2008 現
場觀察記錄)幼兒保育學刊,2011,第九期,第 17-36 頁Journal of Child Care;Vol.9,pp.17-3629「B1 老師告訴捧馨園幼兒:『你們離開座位時,記得椅子要靠好。』結果不到二分之一的幼兒能夠做到。」(08/12/2008
現場觀察記錄)
相較於 B1 老師,同樣擔任小班教師的 A1 老師,年資 9 年,則會大量運用肢體動作或是實物,向幼兒傳達規則。「A1
老師手中拿著一個紅色的碗和湯匙,告訴幼兒:『你們要從餐袋中找出老師一樣紅色的碗和湯匙,是像蘋果一樣紅紅的喲!』,隨後至各桌巡視幼兒拿餐具的情況,每位幼兒都能拿出正確的碗和湯匙。」(08/14/2008
現場觀察記錄)
戶外場地面積不符合幼稚園設備標準;建築物本身違建,無法取得建築物使用執照;沒有防空避難設備;規避政府部門的督導與管理。2. 已立案幼稚園超收幼兒的問題:民國 76 年起不論新立案或申請增班均需變更建築物使用執照為「幼稚園」使用,許多幼稚園因建築物本身有違建或消防設備的問題,無法申請增班;防空避難設施不足,無法獲准增班。3. 捧馨園應儘速與內政部協調,以修訂幼稚園建築及地政相關法規,俾使未立案的幼稚園儘速納編管理,幼兒的發展才能受到保障。二、 幼教行政方面(一) 目前無幼教專責機構,除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之外,各級教育行政機關,並未設置專責單位或人員來辦理幼教行政,以致各項幼教工作的推展,幼教團體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以及各項幼教資源與經費的運用,缺乏統整性的規劃與運作。(二) 公共安全問題亟待加強落實與維護幼稚園的公共安全檢查,由於政府人力不足,自 86 年改由幼稚園自請合格技師驗證後,再向政府部門報備。此制度實
施一年後,發現各縣市執行的寬嚴程度不一,且未落實獎懲制度,致迄今仍有多數幼稚園未能通過安全檢查。(三) 部份私立幼稚園教師之薪資、待遇、福利結構不合理多數私立幼稚園教師之薪資偏低,工作負擔重,且普遍缺乏退休、撫卹、資遣等合理保障,造成合格
二、 計畫督導 由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負責督導計畫之實施。計畫之各執行項目辦理情形,應由縣(市)政府教育局定期按季向教育部提出彙報,已有效掌握計畫執行進度。三、 績效評估
(一) 評估單位1. 中央統籌辦理事項,捧馨園由教育部聯繫及協調有關單位進行評估。2. 中央統籌規劃交由直轄市、縣(市)辦理事項,由教育部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聯繫及協調有關單位進行評估。3. 直轄市、縣(市)字型籌畫辦理事項,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聯繫及協調有關單位進行評估。
(二) 評估方式1. 教育部將聘請學者專家,及具有實務經驗人員組成評鑑小組實施專案評鑑。2. 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評鑑、訪視。3. 各主辦單位定期或不定期之實務檢討報告。4. 民眾之意見反應。(三) 評估之結果運用 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幼稚教育政策之參考,並為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獎懲及健全幼教行政發展。第四節 未來發展壹、 法令部份
一、 量的發展(一) 預計增修 18 項幼兒教育有關法令。(二) 編印一萬冊幼稚園立案及增班須知。(三) 辦理幼稚園立案及增班法令講習計 4 場次。
(四) 編印幼稚教育法令彙編每次 5 千冊,計 3 次。(五) 辦理法令講習,每年兩場。二、 質的發展(一) 統合幼稚園與托兒所相關法令,促進教保合一。
(二) 建立完備法令體系,促進幼兒教育健全發展。(三) 可輔導未立案幼稚園立案,以減少非法幼稚園存在。
胡鬧、摔東西、大哭大叫?還是自己關起門來生悶氣,什麼也不說?或者,當作沒有事情發生,所以你也不知道?
有些小朋友不管是難過、挫折、無聊,就是習慣用很暴力的方式發洩,不但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這很可能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適切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感受。那麼,爸媽該如何幫孩子學習自我的情緒管理呢?教孩子認識情緒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這是管理自我情緒的第一步。知道現在是怎樣的心情,才可能發現原因、思索如何處理。爸媽可以在自己或對方心情不好時,趁機引導孩子知道,「我生氣了」、「嗯,現在我很緊張,心跳很快」、「爸爸好煩惱、好擔心」。有些遊戲,如製作不同的情緒圖卡、表情臉譜、「想像感覺」比賽、情緒大風吹,都可以讓孩子進一步學習,原來人的感覺有這麼多種。教孩子學會講感覺在平常,爸媽可以多和捧馨園孩子聊,「我好高興喔,因為…」、「爸爸有一點難過,因為…」。或適時問孩子,「你現在是什麼感覺啊?」、「你喜不喜歡?」、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