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子筆的商標/品牌ڊLibertyڋ譯成「利百代」,便極具巧思:在音譯中明示「此筆可利百代之耕耘」
字詞(words) 是翻譯的最小單位。兩種語言間的翻譯,是先由字詞的翻譯來奠定語句翻譯的基楚。有時,譯者被委託的工作,也真的可能只是要翻譯一個字或詞。像論文翻譯、品牌或公司行號的名稱、招牌等,便往往只在關鍵的一個字詞,如Microsoft/微軟、Bridgestone/普利司通、長榮/Eva、震旦/Aurora
等。既然只翻一個字詞而且關係到產品的行銷,翻譯時當然更要費盡思量,以求能信、能達、能恰。例如,把原子筆的商標/品牌ڊLibertyڋ譯成「利百代」,便極具巧思:在音譯中明示「此筆可利百代之耕耘」。當然囉,品牌或行號的翻譯,並非容易,思量分歧就會造成抉擇的困難。例如,一家店舖以賣「有意落花生」為招牌。那招牌如何譯成英文呢?你要譯成ڊU
EPeanuts,ڋڊYou-Eat Peanuts,ڋڊWith-Love Peanutsڋ或其他版本呢?110.2
各行各業都有專門術語(technical
terms) 或行話(jargon),代表那種話語的字詞往往被編在一起而加以釋義(paraphrase)
或翻譯(translate)。所謂字典/詞典(dictionary),視其大小,有的只收編一般字詞,有的則既收編一般字詞也收編術語、行話。我們看到的「以中文解釋中文」的中文字典或「以英文解釋英文」的英文字典,都是「釋義的字典」,而「英漢字典」或「漢英字典」則是(把字詞加以)
「翻譯的字典」。從事翻譯的人,往往要參考「翻譯的字典」,才好決定某字詞的譯法。有時,光看「翻譯的字典」還不夠,還要參考「釋義的字典」才能確定某字詞的含義與譯法。例如,要把ڊThis
room is a poorapology for a guest
houseڋ翻成中文時,你覺得這裡的ڊapologyڋ不應是「道歉」的意思。當查英漢字典時,你發覺它有「品質差的代用物」的意思,但這句話卻不好譯成「這房間是不好的、取代賓館的東西」。當再查英英字典時,你便知道這個ڊapologyڋ除了等於ڊan
inferior substituteڋڪ品質差的代用物)之外,也等於ڊa
makeshiftڋڪ暫代物/權充物)。於是,你便曉得可以把整句譯成:「這房間不夠好,姑且當做賓館罷了。」
首先,聯合國對筆譯人員的培養始於學校。聯合國為招聘到高水平的筆譯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外聯活動,主要措施就是同全球23所大學簽署了備忘錄,涵蓋所有六種正式語文,其中在中國有三所大學,即北外,上外和廣外。根據雙方的協議,聯合國大會部向相關院校提供教材,介紹聯合國的工作機會及要求,參與設計課程,並鼓勵員工結合探親假舉辦講座,參與授課和結業考試。此外,各個語文處每年春、夏舉辦兩次各為期兩個月的實習活動,一般從每個簽署了備忘錄的院校招收一名在校翻譯碩士生,結合實戰對他們進行培訓。比如中文處每次招收三位實習生,每人配以一位審校做導師。他們參與論文翻譯的文件,譯稿由導師審改後向他們提供詳盡的反饋。所有實習過的同學都感到收穫很大,非常喜歡聯合國的工作及中文處的工作氛圍。這些措施雖然不是定向培養,但對於讓有志到國際組織工作的同學了解聯合國的職業前景和要求,並有針對性地學習、備考都有幫助。據統計,近五年來通過聯合國語言類競爭考試的考生有一半來自備忘錄院校。對於在職人員呢?聯合國非常強調翻譯人員的不斷學習和在職培訓:聯合國筆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不論是對問題的熟悉程度、政治敏感性、對聯合國特有用語、特定譯法的掌握、使用電腦、查找資料以及分析、判斷的能力)都是需要多年積累的。為此採取了以下措施:1. 中文處專門設有一名培訓專員,由資深審校擔任,負責安排新同事的入門培訓和其它同事的在職培訓。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i. 對新來的同事從題材、IT工具、查找資料、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一對一輔導,使其初步了解了解聯合國翻譯社要求(準確、通順、統一),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留心、勤查、多問、好學;ii. 對老同事則抽查成品 (包括譯稿和改稿)並將有典型性問題的稿子發給有關同事學習,組織與翻譯有關的研討活動,請資深審校就改稿舉行專題講座,並在處里的翻譯論壇上答疑解惑。
7.4 翻譯確實是一種選擇與安排的藝術。在整個論文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有哪些事項必須要進行選擇與安排呢?首先,在進行翻譯之前,「譯或不譯」便是重要的選擇,也會帶來不同的安排。當翻譯某作品會敗壞風俗或觸犯法律時,譯者當然可以選擇不予翻譯而做婉拒的安排。當某原文很難翻譯而你也沒能力翻譯時,你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予翻譯而安排說出你不想譯的理由。當某原文或原作在道義上或在名利上值得翻譯時,如果它對你又有很高的「可譯度」,你當然可以選擇把它給翻譯,而接着你便要安排整個翻譯的工作。7.5 在實際翻譯之前,如果已經看到原文或原作,就有「先研究或不先研究」的選擇。通常有責任心的譯者都會選擇「先澈底研究原文/原作」,而自行安排研究的工作。研究時,如果發現原文/原作有兩種以上的版本(versions) ,就有「根據何種版本」的選擇與安排,有時只採用某版本,有時主要根據某版本而參考其他版本。等到實際翻譯時,要選擇與安排的事項便更繁複多了。如果你要翻成的目標語有兩種以上算同中有異的語言,你就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來當標準而安排讓譯文都前後一致。例如,把中文翻成英文時,你可能必須選擇以「英式英文」(British English) 或「美式英文」(American English) 為準。若依前者為準時,「地下鐵路」可能都要把它翻成ڊundergroundڋ;若依後者為準時,它便是ڊsubwayڋ。7.6 實際翻譯時,會有「要信或要達」的抉擇(如果兩者無法兼得)。做抉擇就是按目的或目標來定取捨。例如,魯迅認為:如果要譯給受教育的人看,譯文大可「寧信而不順」。因為他認為:翻譯的目的在於輸入新的內容與新的表現法,所以大家應該容忍新字眼與新語法所造成的不順。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首先,聯合國對筆譯人員的培養始於學校。聯合國為招聘到高水平的筆譯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外聯活動,主要措施就是同全球23所大學簽署了備忘錄,涵蓋所有六種正式語文,其中在中國有三所大學,即北外,上外和廣外。根據雙方的協議,聯合國大會部向相關院校提供教材,介紹聯合國的工作機會及要求,參與設計課程,並鼓勵員工結合探親假舉辦講座,參與授課和結業考試。此外,各個語文處每年春、夏舉辦兩次各為期兩個月的實習活動,一般從每個簽署了備忘錄的院校招收一名在校翻譯碩士生,結合實戰對他們進行培訓。比如中文處每次招收三位實習生,每人配以一位審校做導師。他們參與論文翻譯的文件,譯稿由導師審改後向他們提供詳盡的反饋。所有實習過的同學都感到收穫很大,非常喜歡聯合國的工作及中文處的工作氛圍。這些措施雖然不是定向培養,但對於讓有志到國際組織工作的同學了解聯合國的職業前景和要求,並有針對性地學習、備考都有幫助。據統計,近五年來通過聯合國語言類競爭考試的考生有一半來自備忘錄院校。對於在職人員呢?聯合國非常強調翻譯人員的不斷學習和在職培訓:聯合國筆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不論是對問題的熟悉程度、政治敏感性、對聯合國特有用語、特定譯法的掌握、使用電腦、查找資料以及分析、判斷的能力)都是需要多年積累的。為此採取了以下措施:1. 中文處專門設有一名培訓專員,由資深審校擔任,負責安排新同事的入門培訓和其它同事的在職培訓。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i. 對新來的同事從題材、IT工具、查找資料、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一對一輔導,使其初步了解了解聯合國翻譯社要求(準確、通順、統一),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留心、勤查、多問、好學;ii. 對老同事則抽查成品 (包括譯稿和改稿)並將有典型性問題的稿子發給有關同事學習,組織與翻譯有關的研討活動,請資深審校就改稿舉行專題講座,並在處里的翻譯論壇上答疑解惑。
7.4 翻譯確實是一種選擇與安排的藝術。在整個論文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有哪些事項必須要進行選擇與安排呢?首先,在進行翻譯之前,「譯或不譯」便是重要的選擇,也會帶來不同的安排。當翻譯某作品會敗壞風俗或觸犯法律時,譯者當然可以選擇不予翻譯而做婉拒的安排。當某原文很難翻譯而你也沒能力翻譯時,你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予翻譯而安排說出你不想譯的理由。當某原文或原作在道義上或在名利上值得翻譯時,如果它對你又有很高的「可譯度」,你當然可以選擇把它給翻譯,而接着你便要安排整個翻譯的工作。7.5 在實際翻譯之前,如果已經看到原文或原作,就有「先研究或不先研究」的選擇。通常有責任心的譯者都會選擇「先澈底研究原文/原作」,而自行安排研究的工作。研究時,如果發現原文/原作有兩種以上的版本(versions) ,就有「根據何種版本」的選擇與安排,有時只採用某版本,有時主要根據某版本而參考其他版本。等到實際翻譯時,要選擇與安排的事項便更繁複多了。如果你要翻成的目標語有兩種以上算同中有異的語言,你就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來當標準而安排讓譯文都前後一致。例如,把中文翻成英文時,你可能必須選擇以「英式英文」(British English) 或「美式英文」(American English) 為準。若依前者為準時,「地下鐵路」可能都要把它翻成ڊundergroundڋ;若依後者為準時,它便是ڊsubwayڋ。7.6 實際翻譯時,會有「要信或要達」的抉擇(如果兩者無法兼得)。做抉擇就是按目的或目標來定取捨。例如,魯迅認為:如果要譯給受教育的人看,譯文大可「寧信而不順」。因為他認為:翻譯的目的在於輸入新的內容與新的表現法,所以大家應該容忍新字眼與新語法所造成的不順。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