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時,能隨時做到最佳的選擇與安排,便是最有翻譯藝術的修養
7.13 面對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時,翻譯常常都要做「歸化」(domestication) 或「異化」(foreignization)
的抉擇。例如,要把中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譯成英文時,你是要將它歸化而釋譯成ڊas restless as a cat on a hot tin roofڋ或要讓它異化而直譯成ڊas
restless as an ant on a hot panڋ呢?又如,要把英文ڊIt i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ou should
have such an ideaڋ譯成中文時,你是要將它歸化而(按中文順序) 譯成「你會有如此的觀念,真令人驚訝」或是要讓它異化而(按英文順序)
譯成「那真令人驚訝,你會有如此的觀念」呢?7.14 其實,不管是運用什麼策略或方法,論文翻譯跟寫詩或作文一樣,隨時都要字斟句酌的。例如,當你選擇要音譯福洛伊德(Freud)
的術語ڊidڋ時,你是要把它譯成「以德」、「依德」、或「抑德」呢?如果你考慮到那指的是「潛藏在人類精神裡的、帶有負面破壞力的一面」,或許你就會挑選「抑德」,而非別人選擇的「以德」或「依德」。7.15
以上,我們並沒有說盡翻譯所面臨的各種選擇與安排。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的譯法,不管是音譯或意譯,不管是形譯或境譯,不管是直譯(literaltranslation)
或釋譯(paraphrase),不管是否為死譯、硬譯、或胡譯,不管要過分翻譯或不足翻譯,反正當你採用某種譯法時,你就是做了一種選擇。接著,不管用什麼字詞語句來翻譯,那都是選擇譯法之後安排語文細節的結果。正常情形下,譯者當然會選擇「最能讓譯文信、達、恰的譯法」而安排「最能讓譯文信、達、恰的語文細節」。譯文能「信」則不違原文/原作的形、音、義、境。能「達」則不違目標語的遣詞用字、語法句法、和觀念道理。能「恰」則一切(包括文類與文化的考慮)
都恰到好處,恰如其分。但問題是:翻譯時,你真能隨時做到恰巧的選擇與安排嗎?7.16
翻譯時,能隨時做到最佳的選擇與安排,便是最有翻譯藝術的修養。或許我們可以把翻譯的人分成「翻譯者」(translator)
和「翻譯家」(translatist)
兩種。一般人隨時都可充當翻譯者,隨時都可不計好壞的去翻一個字詞、一個語句、一個篇章或甚至一個作品。但是,要有真正的翻譯才華,配上豐富的知識和翻譯經驗,要能經常展現絕佳的翻譯技巧,才稱得上是翻譯家。只有翻譯家才是「翻譯時能經常做最佳選擇與安排的藝術家」。這種人除了精通源頭語與目標語之外,也精通源頭語與目標語的文化,而且他還在學養之外兼具智仁勇,他能適時的選擇譯或不譯,也能隨時選擇最佳的譯法,而安排讓譯文/譯作達到他善良的目的,也達成他高遠的目標。
你和他們一起講英語的結果就是,互相搞不懂彼此在說什么,或者你水準高一點,說得很陶醉,對方卻很沉默,完全成了演講。所以,練習口語要同比你水準高很多,并且愿意和你進行營建性對話的人講,最好是老外。你去英語角,可能遇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打醬油的同學,憋在那里不說幾句話,或者講得很結結巴巴,你看著都很著急。(就事論事而已,沒有對這些同學的任何負面評價)。這樣的情況,何來真正對口語的提高?那么我是怎么提高口語能力的呢?這就是我的個人特色了。還是直接的說:自己同自己講。大家看到這里,可能就會好奇了:這不是神經病么?怎么自己和自己講?我告訴你們,這一點都不怪胎,我也是從瘋狂英語的李陽那里學到這一招的。只要我的大腦是空閑的,每當我看到什么東西或者遇到什么事情,我就會立馬用英語說出來,說的不好也要硬著頭皮說,實在說不出來,就立馬記下來去查詞典解決清楚。這個方法不限時間地點。散步、上廁所、上課下課的路上、課間、吃飯的時候……我都會一個人喃喃自語。口譯也是一樣,我會看到中文馬上用嘴巴說出英文論文翻譯,或者看到英文立刻說出中文的翻譯,不論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管旁人的眼光(前提是不影響其他人哈)。這是一個學習的體系,你可能覺得很怪,很pervert,但是,真正牛X的人,哪個不是有點怪胎呢?這種狠勁兒,你我都需要的。最后再談談翻譯開門見山,我還是想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我看過二級筆譯的參考書,里面作者的一些看法我是十分贊同。比如說,“好翻譯是讀出來的”這個觀點。這本書中還說,不少讀書很多的譯者,在翻譯時會有這種感覺:看到原文,腦中不自覺地就反映出了譯文的框架,或者是某些字詞和語句。我認為,這和所謂的語感一樣,可以被稱之為“譯感“,口譯筆譯都一樣。我個人來講,有點慚愧,大四才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于是開始了踏踏實實的閱讀之旅。一年的時間,我看過的書如下,中英文 都有。
翻譯的精髓在於翻譯後的東西必須是有靈魂且有厚度、有作用或能觸動人心的。這不只是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每個行業的領域各有不同,首先譯者務必要了解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包括字面上的意義甚至是延伸或衍生的意義。最基本的是譯者必須先了解原文內容。以中翻英來說,許多不成熟的翻譯乃被中文的表面意義所誤導。電腦的翻譯之所以容易製造笑話,就是由於它缺乏人腦所能理解的變動因子的功能。因此人工翻譯,往往才能在譯者讀入原文原意並深入了解後,得以有通盤且正確的翻譯結果。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你和他們一起講英語的結果就是,互相搞不懂彼此在說什么,或者你水準高一點,說得很陶醉,對方卻很沉默,完全成了演講。所以,練習口語要同比你水準高很多,并且愿意和你進行營建性對話的人講,最好是老外。你去英語角,可能遇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打醬油的同學,憋在那里不說幾句話,或者講得很結結巴巴,你看著都很著急。(就事論事而已,沒有對這些同學的任何負面評價)。這樣的情況,何來真正對口語的提高?那么我是怎么提高口語能力的呢?這就是我的個人特色了。還是直接的說:自己同自己講。大家看到這里,可能就會好奇了:這不是神經病么?怎么自己和自己講?我告訴你們,這一點都不怪胎,我也是從瘋狂英語的李陽那里學到這一招的。只要我的大腦是空閑的,每當我看到什么東西或者遇到什么事情,我就會立馬用英語說出來,說的不好也要硬著頭皮說,實在說不出來,就立馬記下來去查詞典解決清楚。這個方法不限時間地點。散步、上廁所、上課下課的路上、課間、吃飯的時候……我都會一個人喃喃自語。口譯也是一樣,我會看到中文馬上用嘴巴說出英文論文翻譯,或者看到英文立刻說出中文的翻譯,不論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管旁人的眼光(前提是不影響其他人哈)。這是一個學習的體系,你可能覺得很怪,很pervert,但是,真正牛X的人,哪個不是有點怪胎呢?這種狠勁兒,你我都需要的。最后再談談翻譯開門見山,我還是想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我看過二級筆譯的參考書,里面作者的一些看法我是十分贊同。比如說,“好翻譯是讀出來的”這個觀點。這本書中還說,不少讀書很多的譯者,在翻譯時會有這種感覺:看到原文,腦中不自覺地就反映出了譯文的框架,或者是某些字詞和語句。我認為,這和所謂的語感一樣,可以被稱之為“譯感“,口譯筆譯都一樣。我個人來講,有點慚愧,大四才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于是開始了踏踏實實的閱讀之旅。一年的時間,我看過的書如下,中英文 都有。
翻譯的精髓在於翻譯後的東西必須是有靈魂且有厚度、有作用或能觸動人心的。這不只是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每個行業的領域各有不同,首先譯者務必要了解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包括字面上的意義甚至是延伸或衍生的意義。最基本的是譯者必須先了解原文內容。以中翻英來說,許多不成熟的翻譯乃被中文的表面意義所誤導。電腦的翻譯之所以容易製造笑話,就是由於它缺乏人腦所能理解的變動因子的功能。因此人工翻譯,往往才能在譯者讀入原文原意並深入了解後,得以有通盤且正確的翻譯結果。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