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研究發現海藻的親醣蛋白不但可以凝集紅血球、腫瘤細胞、淋巴球、酵母、海洋細菌及單細胞藍綠藻
海藻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稱為親醣蛋白,它對特定醣類具有親和性而與之非共價結合。親醣蛋白和細胞膜糖分子結合後會造成細胞沈降現象,因此是一種凝集素。親醣蛋白普遍存在於陸上動植物及微生物中,尤其在豆科植物種子裡更是豐富。親糖蛋白藉其辨識醣類的特性,在生物的防禦、生長、生殖、營養儲藏及生物共生上扮演重要角色。親醣蛋白也可應用於血球分離檢測,藥物載體、免疫抗體的產生及抗癌藥物的醫藥用途上。海藻含有褐藻糖膠活性物質是在一九六六年才被提出,隨後的研究發現海藻的親醣蛋白不但可以凝集紅血球、腫瘤細胞、淋巴球、酵母、海洋細菌及單細胞藍綠藻,也能促進小老鼠及人體淋巴球分裂作用。一些紅藻如盾果藻、龍鬚菜、紅翎菜及旋花藻的親醣蛋白便具有這種作用。海藻親醣蛋白能激活淋巴細胞,因而和免疫機能有密切關聯。隨後的研究陸續發現有些海藻親醣蛋白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如抑制白血病細胞株及老鼠乳癌細胞的增長。又如將海藻親醣蛋白予以染色並結合在癌細胞上,便可以診斷或追蹤人體內癌細胞的分裂及轉移情形。國內外將海藻親醣蛋白應用在人體保健及醫藥方面的研發,多數尚在開始的階段,不如多醣類成熟,有待積極研究開發。可預期的是海藻親醣蛋白未來在免疫系統機能診斷、腫瘤形成及轉移診斷及其他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大潛力。惟首先應加強海藻活性種類篩選,進而分離純化親醣蛋白,並分析其生化特性及構造,以供後續研究及擴大未來應用,提高其在醫藥及保健上的價值。
降血脂。實驗和臨床研究證明,海藻提取物褐藻糖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它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液凝固性,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多方面起著預防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作用。專家們研究發現,褐藻澱粉硫酸酯能顯著降低血脂,並且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藻酸雙酯鈉則有抗凝、抗血小板的作用可防止微血栓形成。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防中風、腦血栓、腦溢血,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殘率。食物海藻將大大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在海藻中含有一定量的亞油酸和亞麻酸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廿碳五烯酸。廿碳五烯酸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據化驗分析,幾乎所有海藻中都含有廿碳五烯酸,有的占脂肪酸的15%—20%。從巖藻多糖(澱粉)中提取的褐藻澱粉硫酸脂則具有降膽固醇作用,對脂類積聚、腦血管硬化都具有抑製作用。保護心臟。海藻除了含有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多糖、脂肪酸外,還富含硒元素。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缺硒是患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他們從對患者的調查中發現,患有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的人,體內硒的含量比健康人少得多,生活在低硒地區的人,其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比富硒地區高出3倍。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有食用含硒海藻習慣的科羅拉多州,死於心臟病的人僅為華盛頓州的1/5。
每一種海藻都有其固定的潮位,主要和所含色素的種類與含量比例有關,不同色素所須的光線波長不同,隨著光線強度及光質的變化,藻類的分佈也受影響。一般在較陰暗處或深海中,藻紅素與藻藍素比葉綠素更能有效地吸收藍、綠光,故只含葉綠素及胡蘿蔔素的綠藻,其棲息地多靠近水淺之處。而低潮線附近及深海部分則多為紅藻類。此外,地形、底質、溫度、濕度、鹽度、潮汐、風浪、洋流、污染物、動物掘食、藻類間的相互競爭等因素,也都會影響海藻的生長與分佈。以台灣海邊常見的褐藻醣膠為例,在海水淹不到但浪花可濺及的飛沫帶,在秋末至春初時,北部、東北部沿岸主要以頭髮菜、紫菜、海蘿及鐵釘菜為主,在南部及東部海岸則以柔弱卷枝藻、鞘絲藻及海雹菜等為主。這些海藻本身有膠質保護,可忍受長時間的干旱及炙熱,常在陽光下曝曬個三、五天,依然不枯不萎,顯現強韌的生命力。但到夏季時,飛沫帶則是光禿禿一片。潮間帶依潮汐的大潮、小潮變化,分為上部、中部及下部三區。在潮間帶上部,多屬於綠藻類,常見有膜狀的石蓴、管狀的石發或絲狀的剛毛藻,都是可以忍受強光照射及每日二次漲退潮的干濕變化,尤其在冬、春季時,常在海蝕平台上形成一片青蔥翠綠的“綠色地毯”。在夏季,此區和飛沫帶一樣,岩石上多是裸露光禿,但在潮池內或有遮陰之處,則仍可發現它們的踪影。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降血脂。實驗和臨床研究證明,海藻提取物褐藻糖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它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液凝固性,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多方面起著預防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作用。專家們研究發現,褐藻澱粉硫酸酯能顯著降低血脂,並且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藻酸雙酯鈉則有抗凝、抗血小板的作用可防止微血栓形成。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防中風、腦血栓、腦溢血,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殘率。食物海藻將大大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在海藻中含有一定量的亞油酸和亞麻酸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廿碳五烯酸。廿碳五烯酸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據化驗分析,幾乎所有海藻中都含有廿碳五烯酸,有的占脂肪酸的15%—20%。從巖藻多糖(澱粉)中提取的褐藻澱粉硫酸脂則具有降膽固醇作用,對脂類積聚、腦血管硬化都具有抑製作用。保護心臟。海藻除了含有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多糖、脂肪酸外,還富含硒元素。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缺硒是患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他們從對患者的調查中發現,患有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的人,體內硒的含量比健康人少得多,生活在低硒地區的人,其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比富硒地區高出3倍。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有食用含硒海藻習慣的科羅拉多州,死於心臟病的人僅為華盛頓州的1/5。
每一種海藻都有其固定的潮位,主要和所含色素的種類與含量比例有關,不同色素所須的光線波長不同,隨著光線強度及光質的變化,藻類的分佈也受影響。一般在較陰暗處或深海中,藻紅素與藻藍素比葉綠素更能有效地吸收藍、綠光,故只含葉綠素及胡蘿蔔素的綠藻,其棲息地多靠近水淺之處。而低潮線附近及深海部分則多為紅藻類。此外,地形、底質、溫度、濕度、鹽度、潮汐、風浪、洋流、污染物、動物掘食、藻類間的相互競爭等因素,也都會影響海藻的生長與分佈。以台灣海邊常見的褐藻醣膠為例,在海水淹不到但浪花可濺及的飛沫帶,在秋末至春初時,北部、東北部沿岸主要以頭髮菜、紫菜、海蘿及鐵釘菜為主,在南部及東部海岸則以柔弱卷枝藻、鞘絲藻及海雹菜等為主。這些海藻本身有膠質保護,可忍受長時間的干旱及炙熱,常在陽光下曝曬個三、五天,依然不枯不萎,顯現強韌的生命力。但到夏季時,飛沫帶則是光禿禿一片。潮間帶依潮汐的大潮、小潮變化,分為上部、中部及下部三區。在潮間帶上部,多屬於綠藻類,常見有膜狀的石蓴、管狀的石發或絲狀的剛毛藻,都是可以忍受強光照射及每日二次漲退潮的干濕變化,尤其在冬、春季時,常在海蝕平台上形成一片青蔥翠綠的“綠色地毯”。在夏季,此區和飛沫帶一樣,岩石上多是裸露光禿,但在潮池內或有遮陰之處,則仍可發現它們的踪影。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