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吋級以上電視卻未能如期突破3成;40/42吋級液晶電視亦未能達到20%以上

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在液晶電視尺寸方面,如圖5-2-2所示,全球2008年32吋以下的液晶電視仍超過60%;40吋級以上電視卻未能如期突破3成;40/42吋級液晶電視亦未能達到20%以上,使2008年整體液晶電視平均尺寸僅約33吋。而隨著40吋以上的面板價格持續下滑,將有機會刺激終端消費,並加速液晶面板在40吋級以上平面電視的市占率,2009年預估4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占有率會慢慢提升。5-2-2 液晶電視之產品技術發展趨勢2008年在大國際展覽會場上,不難察覺出幾項液晶電視未來發展的趨勢,除了延續2007年薄型化,120Hz以上快速液晶反應之外,由於環保議題提倡下節能省電、節材成為未來液晶電視訴求之一。 LED背光液晶電視利用LED做背光源不論是在省電、色彩表現及外觀照型上,皆比起傳統CCFL燈管擁有較多優勢,許多面板大廠也在LED TV上積極開發。SHARP發表了65吋及52吋Full HD超薄型液晶電視維修,主要利用了RGB三色LED作為背光源,實現了最薄部分為22.8mm的機身厚度和省電的功能,65吋耗電量為294W;52吋為220W,與該公司2007年的機型相比,降低了20%以上的耗電量。此外,此系列產品擁有100萬比1之對比度、色彩表現範圍按NTSC規格比為150%,並已於2008年底上市。

 



人們通常把 1925 年 10 月 2 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象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誌,他被稱做「電視維修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統。儘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與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註一>二、液晶的簡介1、液晶的發現(1) 西元 1888 年,奧地利植物學者雷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熱膽固醇類的萃取物:安息酸香膽固醇(cholestery benzoate)時,意外發現該物質會有異常的熔解現象。此物質雖然會在 145℃熔解,但呈現的是白濁狀的液體,若繼續加熱到 179℃時,卻又成為透明的液體。反之,若觀察該物質從高溫往下降溫 的過程,在 179℃時,透明的液體又會成為白濁狀的液體,而低於 145℃時又會成為固體的結晶。(2) 第二年,德國物理學家雷曼(Otto Lehmann)發現上述白濁狀的液體外觀上雖然屬於液體,但卻顯示出類似固態晶體般的折射。於是雷曼將其命名為「液態晶體(liquid crystal),這就是「液晶」的由來。2、液晶的性質(1) 固態、液態及氣態,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態。而液晶則是一種同時具有固體物質之晶體次序性與液體物質之流動性的半透明物質,並不屬於三態之一,介 於固態與液態之間,也稱為中間相(Meso Phase)物質。(2) 能成為液晶狀態的物質,其分子構造的形狀大多屬於長棒狀或扁平狀。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修理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9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團隊決定延期原本在 2014 年 2 月份舉行的以太幣預售。 2014 年 2 月對於以太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

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 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