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入式冰箱、教師的書桌、搖椅、沙發、娃娃角、圖書角及積木角等,寬敞巨溫馨的空間牆面皆貼 有防建措施,並有緊急電話及對講機方便教師聯絡。學前部及幼稚部的教室大又長
師生比 1 : 4師生比 1 : 4師生比 1 : 10師生比 1 : 9幼兒的活動車每問面積都很大,自對室遊戲場的牆面有很大的落地窩,間對室內走廊的部分,則駕很大的窗子,因此每間活動室都很明亮,採光很好,家長在走廊
上可以很清鐘書到活動室內的情形。除了教室外,不同年齡層有不闊的室內及室外遊樂場,此外也有籃球場、儲藏室、清潔工人室、洗衣房、資源豆豆、瞬乳室、教職員交
誼聽及龍捲風及聽風避難中心 (hurricane/tornado emergency shelter area) 等,學步兒及學前班每間活動室內皆有開放式的兒童廁所、外套櫥體、換尿布攏,嬰兒部教
室內不設廁所,幼稚部及安親部的廁所則分男孩廁所 (boy' s room) 及女孩廁所(girl' s room) 兩部分。捧馨園學步兒的每間活動室內皆有工作櫃、高低洗手檯、級入式冰箱、教師的書桌、搖椅、沙發、娃娃角、圖書角及積木角等,寬敞巨溫馨的空間,讓幼兒自在地悠遊其問。室內遊樂場有各種不同材質不同形式的小玩具車及溜滑梯等各式玩具,牆面皆貼
有防建措施,並有緊急電話及對講機方便教師聯絡。學前部及幼稚部的教室大又長,教室內有藝術角、科學角、電腦角、數學角等學習角落及作品展示櫃前部每班10 位幼兒 名教師,幼稚部每班18 名幼兒, 名教
師。嬰兒部的活動室有家庭混戲角、換尿布腫、冰箱、洗手權、小國沙發、小圓桌及小床舖等。 地板舖間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鋪地毯,在用水的地方則鋪一般木頭地板。每問活動室外面都貼有教師的照片及簡介,家畏可隨時進教軍與老師談話,但該中心非常重視衛生,所有員工及訪客進入教室之前都要洗手,進嬰兒部之前要脫鞋。在食物供應方面,該中心供應幼兒早餐、午餐及上下午各一次點心。所有食物皆由中心的廚房供應,不允許任何人由外面自帶食物進中心。由於某些嬰幼兒對花生過
(一) 藉由幼托課程與教學的整合,使相同年齡的幼兒得以受到相同幼教品質的保障。(二) 親職育的推廣,促成家庭與幼托機構成為學習型組織,對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將有助益。(三) 針對課程與教學進行以「園所」為導向的評鑑,將可促使幼托機構自我成
長,同時配合教育改革政策,建立自己園所的理想與風格。伍、 評鑑與輔導部份一、 量的發展(一) 每年舉辦幼教評鑑委員及輔導人員職前訓練及在職進修。(二) 5 年內接受評鑑之幼稚園逐年增高達 90%。(三) 每年擴大舉辦幼稚園在園輔導。(四) 每年辦理幼教行政人員研習會,研習進修幼教相關知能,結合行政工作效能與幼教專業性。(五) 捧馨園每年定期獎勵辦學績優幼稚園。(六) 補助公私立幼稚園電腦設備並建立全國幼教資源資料庫及網路。
二、 質的發展(一) 建立多元性幼教評鑑標準,並且考量城鄉差距,讓幼稚園的評鑑與輔導有明確的目標與努力的方向。而當幼稚園評鑑與輔導素質提高時,有助於幼稚園專
業品質的全面提升,而幼兒也能進入優質的公、私立幼稚園。(二) 各縣市政府與民間的幼教資源能夠結合並合理運用,不僅可促使政府與民間同心協力共同推動幼教發展工作,更可避免無謂浪費,發揮資源共享的功能。
(三) 建立全國幼教網路及資料庫的建立,不僅可加速幼教資訊的傳播,更可建立大眾對幼兒教育的正確觀念。三、 潛在發展(一) 提升社會大眾對幼兒發展有正確的認識,建立正確的教育觀,所有幼兒皆能在良好幼稚園環境接受高品質的幼兒教育。(二) 社會人士能對幼稚園與中小學有同等之尊重與看待,以提升幼稚園的社會
地位,營造幼稚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撰稿:黃意舒、許碧勳)幼兒教青年刊函立臺中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年刊第十六期 93 10
分析結果顯示:幼教課程研究「範圍」多集中在單一學校層級,研究的課程領域多為未分學科,對新興議題也多所關注,特定學科的研究則以健康體育居多。至於幼教課程研究的「主題」則聚焦在解決課程實務,較缺對課程理論的探究,而幼教課程改革實務的特性與中小學有若干不同。研究的「課程類型」多以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為主,偏重教師實際執行課程或探討幼兒學習經驗等層次。課程研究「方法」有走向質性研究的趨勢,採取行動研究的論文也有增加。由分析中得知,近年來臺灣幼教課程研究成果逐漸累積,但在學理建構、捧馨園學術創新層面,
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對臺灣幼教課程研究的建議,期許未來有更豐碩的研究成果。關鍵字:幼兒教育、幼兒教育課程、課程研究44
課程領域 幼稚園課程標準 五至六歲能力指標學習內容健康1 健康的身體 2 健康的心理3 健康的生活1 健康的身心2 自我保護3 健康的體能遊戲1 感覺運動遊戲2
創造性遊戲3 社會性活動與模仿想像遊戲4 思考及解決問題遊戲5 閱讀及觀賞影劇、影片遊戲無音樂1 唱遊 2 韻律 3 欣賞
4 節奏樂器工作1 繪畫 2 紙工3 雕2 科學技能3 科學現象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教育部(1987)。捧馨園幼稚園課程標準與盧美貴等(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能力指標。綜合上述的內容可發現可呼應本節(二)幼教課程模式之觀點,媒體素養可以於任一領域中進行,也可以將媒體素養教學活動以統整領域的概念涵蓋不同的學習內容。三、幼稚園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老師為達成教學目的所進行的方式。幼稚園裡的教學方法很多,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任何方法都無好壞之分,然而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目標、幼兒能力和教學資源條件,並配合師生條件及現實情況使用,方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陳淑琦,2003;陳千蕙,2004)。一般常見的教學方法如下
(簡楚瑛,1999;陳淑琦,2003;陳千蕙,2004):1、思考教學法:凡思想、概念的學習活動適用,又稱做啟發教學,目的在增進幼兒知識及啟發思考。內容包括:觀察、比較、討論、講述、問答與實驗。
2、練習教學法:主要目的在養成習慣、熟練的記憶及技能,因此語文符號的記憶與動作技能的熟練皆適用。3、欣賞教學法:目的在培育幼兒態度、興趣、價值觀時可用的教學方法,內容包括:藝術的欣賞、理智的欣賞和道德的欣賞。4、發表教學法:,讓幼兒練習自己發表意,讓別人瞭解或表達自己的感受,
園裡,團體播放視聽影片給孩子觀賞,的確能達到娛樂、認知或學習等預期效果,但應透過討論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幼兒因為視覺尚在發展,倘若觀看過度且過量的電視內容,可能導致近視或其他視力症狀。此外,媒體的聲光效果不論是電視、電玩都在刺激著幼兒視覺與聽覺的反應,雖然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但其實內容常混淆不清,也易使得幼兒缺乏思考
能力,再加上習慣了炫目的聲光效果,對於較為靜態的活動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電視是一覽無遺的媒介,但因為其符號特質、文法及慣例,所以無法久視成良人,需有成人的介入及講解才能幫助幼兒思考及理解媒體內的訊息。
幼兒從感官接觸到認知理解有其發展n 6-8 歲捧馨園幼兒開始辨別,並明確 的 選 擇 喜 歡 收 看 的 內容,收看品味在此時漸漸成形,有能力整合或組織畫面故事,但有時也可能因為流連畫面,而放棄其他的活動。教師應幫助幼兒體認媒體與自身的關係,善用畫面進行教育及其他遊戲活動。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