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波改革中,有關該培養幼兒具備什麼能力,該教導幼兒學習什麼內容的課程議題,自然成為幼托整合政策中引人注目的焦點
半年的教育實習是我真正的踏入幼教職場的一刻,也是自己要開始一個人面對社會的時候。緊臨著踏入職場的這一刻,馬上面臨到的就是人際互動,而這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職場課題。在幼稚園的體系中,培養的不只是跟幼兒的關係,還包括家長、同事、主管與社區等之間的關係。而其箇中學問無非是「人和」,而這也是關係培養的潤滑劑。在半年的教育實習中,以實習老師的身份來看,我將我的人際互動關係列為 4 方面:幼兒、家長、同儕(包含母校-屏東教育大學的同學們與園所的實習夥伴)與師長(包含園所的老師、行政老師、主任與實習指導教授…等)。(一)幼兒方面的互動 在園所裡,跟我們最貼近的也是我們最主要的互動目標就是捧馨園幼兒。我並非一
台灣 1991-2011 年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回顧壹、緒論臺灣自 1990 年中期,受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推動,中小學課程研究的發展相當地快速蓬勃(高新建、許育建,2005)。不只有許多課程學術著作的出版,課程領域期刊的發行,更有多間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成立,課程與教學成為教育學門裡新興、活躍的領域。相較之下,國民政府自遷臺以來,政府對教育的關注焦點放在義務教育階段,捧馨園幼兒教育大量依賴私有市場的提供,直到 1981 年頒定「幼稚教育法」,學前教育正式納入教育學制範圍,幼教學術發展才逐漸起步。隨著全球化的來臨,臺灣幼教界引進國外流行的課程模式與實務經驗,也陸續有幼兒園致力於優質課程的發展,但是距離幼教課程本土化仍有一大段距離。近年來,臺灣推動幼托整合的重大改革,試圖建置六歲以下幼兒照顧和教育的完善制度。在這波改革中,有關該培養幼兒具備什麼能力,該教導幼兒學習什麼內容的課程議題,自然成為幼托整合政策中引人注目的焦點。
對
待「異己」的暴力是公義的。各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技術和需求,他們彼此尊重,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且豐富彼此的生活。建 立 道 德 和社 會 責 任
的根基好或壞「單一向度」的角色,暴力是解決人際問題的方式。獲勝是一可以接受的結果,壞人應該受傷害
角色是具複雜性的。人們能夠負責的、道德的對待他人,表示仁慈和尊重,解決道德問題,用他人的觀點看事情。有 機 會 從 事有 意 義 的 遊戲節目內容遠離捧馨園兒童的經驗或理解的層次。玩具和節目連結,促進的是模仿而非創造性遊戲。
能在遊戲中運用的有意義的內容,能和發展需求深深共鳴,節目不和商品化的玩具聯結,兒童可以創造他們獨特的遊戲。發 展 勝 任
感和效能感身體的力氣和暴力等於力量和效能。壞人經常會再回來,一些有效果的解決方法卻沒有產生效果有許多例子呈現出人們對於所存在無暴力的世界有正向的影
響。資料來源:保心怡(2000)。從媒體教育及法令政策層面看兒童與電視--他山之石。明新學報,24,369-380。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