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
感謝這堂課上的題材不是一些空泛的翻譯理論而是去實際操作,翻譯的精隨還是需要自己去動手做過後才能更深刻的體驗,經驗比起聽起聽專家們說,還是自己經過時間累積較好。上完這門課後,能體會書籍《翻譯經驗談》裡面作家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整理出了自己遇到問題時該如何應對比較好以及何處還可以加強改進等等。在翻譯時發現譯者的專業能力,也就是在中英文雙方面的造詣需要非常好,在中翻英的時候,我常常會看著線上字典所搜索出的一堆英文單字苦惱,不是無法區分出他們的差別以選出最貼切的,就是覺得在英文字辭裡面找不到完全百分之一百相對於中文的詞。除此之外,礙於自己的英文程度,每次在中翻英的時候只能翻出簡易的句型或字彙量相當不足,無法在此方面能讓人有眼睛一亮的效果,譬如在安全法規方面達到簡潔有利的效果,這種落差除了加強自己中英文程度外別無他法。而中文與英文的不同之處也是需要注意的,如中文可以沒有主詞(張愛玲小說常用的手法達到的文學效果),不注重時態,但英文卻不行沒主詞,注重時態等在翻譯上所造成的難題與譯者需要多注意的地方,以及它們在語法的結構也不相同,一句很長的英文句子若要翻成中文,可能必須切成兩句,以及順序亦須掉換等才能用中文表達原意,不然會看起來十分怪異。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的的文章的「氣質」亦是非常難以達到,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但例如在課堂上看過的水調歌頭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的詩詞翻譯和歌詞翻譯對我來說就非常難,似乎詩詞的翻譯需要表現出的那種飄邈無重量的詩意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個十斤重的沉重擔子,若翻譯的不好,可就成為扭曲原著的罪人了。上完此門翻譯課後,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其中所遇到的困難如譯者的選擇、文化意涵及其脈絡、語言程度、知識背景的差異都可說明為何如實的翻譯是不可能的事,才需要長時間琢磨哪個才是較貼近原意的意思,究竟意譯較好?還是直譯較好?以及如何翻譯才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翻譯是一個有趣、博大精深的領域,值得深究與挑戰。
首先要確定一下自己的翻譯速度。一般翻譯人員開始翻譯比較難,翻譯的速度慢,但是同類型的稿子,例如經濟合約,論文翻譯了大約10次以上,就可以說有了基本的翻譯經驗,因為裡面用的辭彙基本都一致,表達的方法也基本一致,只要剛開始的時候,每個詞都仔細翻譯,認真查找,這樣的稿子做了10遍以後,速度會很快。拿到一個新稿子,先根據自己對這類稿子的熟悉程度做判斷,這個稿子大約需要翻譯多長時間,還要多出校對的時間和意外事件發生的情況,比如電腦上不了網,翻譯好的內容沒保存,生病等等。另外,從翻譯公司的角度來講,有的稿子要的很急,有的稿子要的不急,所以你一定問清楚交稿時間並且需要與翻譯公司協商,確定一個最終交稿時間。其次,要看稿件是否是急的稿件。急的稿子一定要嚴肅處理,如果時間上或者內容上覺的勉強,那麼最好就不要接了,因為到時候,你交不出稿子,耽誤了翻譯公司的交稿時間,翻譯公司會非常難處理,因為有時候客戶就坐在翻譯公司的辦公室,給翻譯公司很大壓力,這個時候,如果作為一個翻譯社的翻譯人員出了什麼情況交不出來,那很可能以後的合作都沒有了。
人名地名是文化的遺產。中、外都有許多特殊的人名地名,那些人名地名經過音譯或意譯之後,不見得讀者都會知道其所指。因此,在不妨礙上下文的含意時,有的論文翻譯譯者會選擇乾脆不予譯出。例如,陶友白就不譯出「夜泊秦淮近酒家」裡的「秦淮」。其實,人名地名通常還是要加以音譯或意譯,必要時加注說明就好。至於如何翻譯人名地名,下一章還會詳細討論。在這裡我們要針對文化差異而指出兩點:一、中文的人名「先姓後名」,英文的人名「先名後姓」,所以把ڊBernard Shawڋ譯成「蕭伯納」是對的,把ڊAllan Poeڋ譯成「愛倫坡」是不妥當的。二、中文的地名「由大說到小」,英文的地名「由小說到大」,所以「中國上海」要譯成ڊShanghai, Chinaڋ,而ڊܙܚܝ, Drury Lane,Londonڋ要譯成「倫敦,朱爾瑞巷,125 號」。9.5 中國的歷史年代常由皇帝即位的年號來指稱,西洋的年代則用「公元幾年」來指稱。翻譯中國歷史年代時,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必照翻那皇帝年號,而應改為西元才能更明白。例如,「道光十一年」最好譯成ڊܙܠܛܙڋ,而非ڊDaoGuang 11thYearڋ。中國傳統的曆法是陰曆而非陽曆,所以翻譯中文的月份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弄錯。把「八月蝴蝶黃」的「八月」譯成ڊAugustڋ,或把「豆蔻梢頭二月初」的「二月」譯成ڊFebruaryڋ,嚴格來說,都是不正確的。應該譯成ڊthe eighthژsecond moonژmonth ڪof the lunar calendarګڋ才好。2中國的曆法中還有節氣、節日。英譯那些節氣、節日的名稱時,不加注是不易明白的。如「白露」、「寒食節」不能光譯成ڊWhite Dewڋ和ڊCold FoodDayژFestivalڋ,而應至少分別補注類似這樣的英文:ڊin the Chinese calendar,the 15th of the 24 solar terms, 8th-22ndSeptember, when white dew is expectedڋ和ڊin China, the ܙܘܝthday after winter solstice, near the Tomb-sweeping Day, onwhich day people refrain from cooking and eat only cold foodڋ。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的的文章的「氣質」亦是非常難以達到,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但例如在課堂上看過的水調歌頭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的詩詞翻譯和歌詞翻譯對我來說就非常難,似乎詩詞的翻譯需要表現出的那種飄邈無重量的詩意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個十斤重的沉重擔子,若翻譯的不好,可就成為扭曲原著的罪人了。上完此門翻譯課後,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其中所遇到的困難如譯者的選擇、文化意涵及其脈絡、語言程度、知識背景的差異都可說明為何如實的翻譯是不可能的事,才需要長時間琢磨哪個才是較貼近原意的意思,究竟意譯較好?還是直譯較好?以及如何翻譯才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翻譯是一個有趣、博大精深的領域,值得深究與挑戰。
首先要確定一下自己的翻譯速度。一般翻譯人員開始翻譯比較難,翻譯的速度慢,但是同類型的稿子,例如經濟合約,論文翻譯了大約10次以上,就可以說有了基本的翻譯經驗,因為裡面用的辭彙基本都一致,表達的方法也基本一致,只要剛開始的時候,每個詞都仔細翻譯,認真查找,這樣的稿子做了10遍以後,速度會很快。拿到一個新稿子,先根據自己對這類稿子的熟悉程度做判斷,這個稿子大約需要翻譯多長時間,還要多出校對的時間和意外事件發生的情況,比如電腦上不了網,翻譯好的內容沒保存,生病等等。另外,從翻譯公司的角度來講,有的稿子要的很急,有的稿子要的不急,所以你一定問清楚交稿時間並且需要與翻譯公司協商,確定一個最終交稿時間。其次,要看稿件是否是急的稿件。急的稿子一定要嚴肅處理,如果時間上或者內容上覺的勉強,那麼最好就不要接了,因為到時候,你交不出稿子,耽誤了翻譯公司的交稿時間,翻譯公司會非常難處理,因為有時候客戶就坐在翻譯公司的辦公室,給翻譯公司很大壓力,這個時候,如果作為一個翻譯社的翻譯人員出了什麼情況交不出來,那很可能以後的合作都沒有了。
人名地名是文化的遺產。中、外都有許多特殊的人名地名,那些人名地名經過音譯或意譯之後,不見得讀者都會知道其所指。因此,在不妨礙上下文的含意時,有的論文翻譯譯者會選擇乾脆不予譯出。例如,陶友白就不譯出「夜泊秦淮近酒家」裡的「秦淮」。其實,人名地名通常還是要加以音譯或意譯,必要時加注說明就好。至於如何翻譯人名地名,下一章還會詳細討論。在這裡我們要針對文化差異而指出兩點:一、中文的人名「先姓後名」,英文的人名「先名後姓」,所以把ڊBernard Shawڋ譯成「蕭伯納」是對的,把ڊAllan Poeڋ譯成「愛倫坡」是不妥當的。二、中文的地名「由大說到小」,英文的地名「由小說到大」,所以「中國上海」要譯成ڊShanghai, Chinaڋ,而ڊܙܚܝ, Drury Lane,Londonڋ要譯成「倫敦,朱爾瑞巷,125 號」。9.5 中國的歷史年代常由皇帝即位的年號來指稱,西洋的年代則用「公元幾年」來指稱。翻譯中國歷史年代時,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必照翻那皇帝年號,而應改為西元才能更明白。例如,「道光十一年」最好譯成ڊܙܠܛܙڋ,而非ڊDaoGuang 11thYearڋ。中國傳統的曆法是陰曆而非陽曆,所以翻譯中文的月份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弄錯。把「八月蝴蝶黃」的「八月」譯成ڊAugustڋ,或把「豆蔻梢頭二月初」的「二月」譯成ڊFebruaryڋ,嚴格來說,都是不正確的。應該譯成ڊthe eighthژsecond moonژmonth ڪof the lunar calendarګڋ才好。2中國的曆法中還有節氣、節日。英譯那些節氣、節日的名稱時,不加注是不易明白的。如「白露」、「寒食節」不能光譯成ڊWhite Dewڋ和ڊCold FoodDayژFestivalڋ,而應至少分別補注類似這樣的英文:ڊin the Chinese calendar,the 15th of the 24 solar terms, 8th-22ndSeptember, when white dew is expectedڋ和ڊin China, the ܙܘܝthday after winter solstice, near the Tomb-sweeping Day, onwhich day people refrain from cooking and eat only cold foodڋ。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