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每天吃一包最後得了高血脂,那這是食物還是你的問題?」保健食品只是具有保健功效
首先提到維生素 B1,根據 2005~2008 年國民營養調查指出,約有 33% 國人潛在性缺乏維生素 B1。維生素 B1 的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男性 1.2 毫克、女性 0.9 毫克,換算一下,一碗 200 克的白米飯中約含 0.15 毫克的維生素 B1,同樣重量的糙米飯則有 0.74 毫克,因此可以推測,維生素 B1 的缺乏現象或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另外,葉酸也不遑多讓,同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的褐藻醣膠攝取量呈現走下波趨勢。至於維生素 E,每人每日建議量為 12 mg α-TE,但目前每人平均一天只吃了 50-80%。林世航說,以上幾種才是現代人普遍較缺乏,建議可以用補充品的形式補足劑量的保健食品。選擇綜合型平衡劑量、搭配飲食和運動「生病是食物的問題,還是你的飲食型態問題? 」林世航認為,食物的攝取還牽涉到劑量和頻率,「一年只吃一包薯條不會有高血脂問題,但你每天吃一包最後得了高血脂,那這是食物還是你的問題?」保健食品只是具有保健功效,但絕對不是萬能丹,配合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才能讓保健食品達到真正的功效;若一定要吃維生素,盡量買「綜合型」(例如綜合維他命)以免劑量過高。當然,真的生病了就應該吃真正的藥,切勿讓原本應該是輔助的保健食品延誤了治療時機,甚至是讓人放棄治療。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指出,這項調查電訪一千零二位廿五歲以上成年人,發現卅七%受訪者常吃保健食品,主因是為了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及強化骨骼等,但會吃保健食品的民眾可能不僅於此,因為國人對保健食品的定義和認知不同,其實只要包裝上有「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的都算是保健食品,包括養樂多、優酪乳及健康茶飲等。調查結果也發現,民眾最常吃的保健食品是維他命,其他依序是鈣片、葉黃素/玉米黃素、魚油、酵素/乳酸菌以及益生菌。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不贊成沒有原因就吃維他命,他說,除特殊狀況,一般人不須另外補充維他命,而保健食品中的維他命多為人工合成,製造過程更添加許多人工色素和賦形劑等化學物質。在門診時常遇到病人拿著兒孫們送的保健食品來問他是否可以吃,如果沒有特別成分,如洗腎患者應避免攝取含有鉀離子,其他的病人他多半也會告知「這瓶吃完就不要吃了」。但是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卻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維他命,因此現代人輕微維他命和礦物質不足的情況很常見,他提及,妻子幾年前發現視力模糊,眼科醫師檢查卻一切正常,因緣際會吃了葉黃素,三天後視力就恢復正常。也讓他體認,現在人的確有另外補充維他命、褐藻醣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需求。
人體的免疫系統:幫助身體強化自我治療能力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每時每刻,身體都在面對外界的挑戰。雖然人的主意識對這些戰鬥很多時候幾乎是渾然不覺,但實際上身體裡有千軍萬馬正在進行著廝殺和搏擊。我們體內的免疫軍隊必須一天二十四小時奮勇抵抗難計其數的侵略,褐藻醣膠藉此才能保護、維持著我們的健康。人體內時時在進行戰役人體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小規模」:一般而言,當體內的防禦機制察覺外界的各種病原性或非病原性的入侵時,會快速地進行掃蕩。當軍隊獲勝時,我們並不會有所反應,可是一旦它們戰敗,我們的身體就會開始顯現不舒服的症狀,連帶著心情和精神也受影響。如何訓練人體的免疫部隊你會不會希望能夠預防疾病的發生?是不是希望可以把你的軍隊訓練得更精良,讓它們保護你堅強抵抗外來侵入者使你不要生病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許多趁免疫系統轉弱之際入侵的疾病、以及傷口復原的速度快慢,都是身體可以主導的。只要攝取適當的營養、注意飲食習慣、經常運動、保持良好情緒,以這種生活型態維持身心平衡,就可以使身體所有器官維持正常運作,並且幫助身體強化自我治療的能力。可惜的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人們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保健之道,每每食用過多的加工食品、藉口工作太忙沒時間運動、生活壓力過大等等,讓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失調,種種的疾病也就隨之而生。在此需要一再強調的是,免疫系統為維持身心平衡機制的重要軍隊。若能夠佐以優質的天然免疫調節品的使用,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則對健康身體的維護更有幫助。人體內的免疫部隊構成免疫系統是由多種不同功能和型態的細胞與組織所構成,若把人體免疫系統想成是一支部署於全身的軍隊,這支軍隊包括器官 (胸腺、骨髓、皮膚)、淋巴系統(淋巴結、骨髓和腸胃道裡的淋巴組織沈澱物)、白血球(種類繁多,各負有獨特的任務)、淋巴球激素與單激素、抗體。這些成員就像士兵一樣,在人體中形成縝密的防衛線,通力合作使身體保持健康,不受侵略者威脅。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