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0 年液晶電視進入全球電視市場以來,每年均以近 100%的年成長率搶佔傳統映像管電視市場
自 2000 年左右台灣廠商開始投入 TFT-LCD
面板生產行列,受惠於日本業者的技術移轉,台灣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技術能力。尤其是平面顯示器技術日新月異,造就平面電視市場規模日益擴大,自 2000
年液晶電視進入全球電視市場以來,每年均以近 100%的年成長率搶佔傳統映像管電視市場,新興平面電視逐漸取代映像管電視,在 2006
年後,平面電視市場規模則持續穩健成長,使得液晶電視仍維持 20% ~
30%的年成長率。在液晶面板的基板尺寸不斷成長之下,液晶電視已經逐漸成為大尺寸液晶面板廠的最重要下游市場。在電視走向數位化、薄型化和大型化的趨勢下,全球的電視累積裝置量已超過
10
億台,使得液晶面板廠商期望能以結合上游關鍵零組件和下游液晶電視廠商的力量,再透過產品的不斷改良、產能擴張、新世代生產線建置擴張產能和降低生產成本,促使液晶電視面板應用的成長與普及。如表
2
所示為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可看出未來液晶電視市場會因價格大幅下滑而持續蓬勃發展,而液晶電視價格下滑的原因有二:(1)關鍵零組件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降,(2)面板廠產能因技術而持續成長,使得國際品牌大廠競爭激烈,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跌造就液晶電視低價化。2007
年以後,液晶電視的尺寸將越來越大,目前的主流市場是以 42
吋為主,但價格卻越來越低,更由於平面顯示技術不斷進步,面板大廠陸續量產,先進技術與規模經濟的效應,為電視市場帶來更多成長。2009 年初,液晶電視修理在已開發區域市場已有強大的成長表
3,特別是中國大陸地區,由於當地政府推出許多政策加強消費,使得 2009 年的電視需求較預期增加,2009 年全球電視銷售可能會較 2008
年稍微下降,出貨量接近 2 億台,但液晶電視仍然會持續成長。而新興區域市場在液晶電視取代傳統映像管電視的轉換也比預期快。DisplaySearch 預計
2009 液晶電視出貨量從 1 億 2 千萬台成長到1 億 2 千 700 萬台,較 2008 年成長 21%,並佔全球電視出貨量的 63%2009
年液晶電視出貨金額從上一季預估的 660 億美金亦上修到 760 億美金。
接近基板溝紋位置時,液晶分子所受的束縛力較大,所以會沿著上下基板溝紋方向排列,而中間部分的液晶分子束縛力較小,在液晶盒內會形成扭轉排列。因為在液晶盒內的向列型液晶分子共扭轉90 度,故稱此工作模式為扭轉向列型。另外,上下基板外側各加上一片偏光板。接著,我們進一步說明此顯示器的明暗對比顯示動作原理。首先,由白色背面光源所射出的光通過第一偏光板後,自然光即被偏極化為線偏極光,在不施加電壓時,則此線偏極光進入液晶盒內,逐漸隨液晶分子扭轉方向前進,因上下兩片偏光板的穿透軸和配向膜同向,兩偏光板的穿透軸互相垂直,光可通過第二片偏光板而形成亮的狀態。相反地,若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傾向於與施加電場方向呈平行,因此液晶分子一一垂直於玻璃基板表面,則線偏極光直接通過液晶盒到達 第二片偏光板,這時光會被偏光板所吸收而無法通過,形成暗的狀態。因此,利用適當驅動電壓可得到亮暗對比顯示的效果,此顯示畫面為一白底黑字的模式。〈註一〉二、構造:每個畫素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懸浮於兩個透明電極(氧化銦錫)間的一列液晶分子層,兩邊外側有兩個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過濾片,如果沒有電極間的液 晶,光通過其中一個過濾片勢必被另一個阻擋,通過一個過濾片的光線偏振方向被液晶旋轉,從而能夠通過另一個。將電荷加到透明電極上後,液晶分子將順著電場方向排列,因此限制了透過光線偏振方向的旋轉,假如液晶分子被完全打散,通過的光線其偏振方向將和第二個偏振片完全垂直,因此被光線完全阻擋了,此時畫素不發光,通過控制每個畫素 中液晶的旋轉方向,我們可以控制照亮畫素的光線,可多可少。為了省電,LCD 顯示採用復用的方法,在復用模式下,一端的電極分組連接在一起,每一組電極連接到一個電源,另一端的電極也分組連接,每一組連接到電源另一端,分組設計保證每個畫素由一個獨立的電源控制,電子設備或者驅動電子設備的軟體通過電視修理控制電源的開/關序列,從而控制畫素的顯示。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接近基板溝紋位置時,液晶分子所受的束縛力較大,所以會沿著上下基板溝紋方向排列,而中間部分的液晶分子束縛力較小,在液晶盒內會形成扭轉排列。因為在液晶盒內的向列型液晶分子共扭轉90 度,故稱此工作模式為扭轉向列型。另外,上下基板外側各加上一片偏光板。接著,我們進一步說明此顯示器的明暗對比顯示動作原理。首先,由白色背面光源所射出的光通過第一偏光板後,自然光即被偏極化為線偏極光,在不施加電壓時,則此線偏極光進入液晶盒內,逐漸隨液晶分子扭轉方向前進,因上下兩片偏光板的穿透軸和配向膜同向,兩偏光板的穿透軸互相垂直,光可通過第二片偏光板而形成亮的狀態。相反地,若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傾向於與施加電場方向呈平行,因此液晶分子一一垂直於玻璃基板表面,則線偏極光直接通過液晶盒到達 第二片偏光板,這時光會被偏光板所吸收而無法通過,形成暗的狀態。因此,利用適當驅動電壓可得到亮暗對比顯示的效果,此顯示畫面為一白底黑字的模式。〈註一〉二、構造:每個畫素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懸浮於兩個透明電極(氧化銦錫)間的一列液晶分子層,兩邊外側有兩個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過濾片,如果沒有電極間的液 晶,光通過其中一個過濾片勢必被另一個阻擋,通過一個過濾片的光線偏振方向被液晶旋轉,從而能夠通過另一個。將電荷加到透明電極上後,液晶分子將順著電場方向排列,因此限制了透過光線偏振方向的旋轉,假如液晶分子被完全打散,通過的光線其偏振方向將和第二個偏振片完全垂直,因此被光線完全阻擋了,此時畫素不發光,通過控制每個畫素 中液晶的旋轉方向,我們可以控制照亮畫素的光線,可多可少。為了省電,LCD 顯示採用復用的方法,在復用模式下,一端的電極分組連接在一起,每一組電極連接到一個電源,另一端的電極也分組連接,每一組連接到電源另一端,分組設計保證每個畫素由一個獨立的電源控制,電子設備或者驅動電子設備的軟體通過電視修理控制電源的開/關序列,從而控制畫素的顯示。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