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的資料都比中文的多。而且網路上許多的資料庫還都是英文介面

 我認識一個觀光系雙主修英文系的同學。他英文之好啊!好到他每次觀光系的報告作業只要花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而且每次都被打超高分甚至到滿分。為什麼會這樣呢?還不就是拾人牙慧。(別問我是誰,我這有一份名單,要是曝光會死一堆人的。)網路上有多少資料可供查尋翻閱各位知道嗎?超多,只是大家不會用而已。平常各位在檢索資料時想必都是點選「看得懂」的資料來查閱。這就是高分和低分的差別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抄別人的文章了不起就只抄什麼「台灣名嘴」或「知名台灣作家」的東西。我那位觀光系的老兄可囂張了。他Copy的可都是「全球名嘴」和「全球知名作家」的東西啊!別說這些東西不好找,舉凡博、碩士論文、產業或環境研究報告等資料,英文版的資料都比中文的多。而且網路上許多的資料庫還都是英文介面,請問不懂英文的翻譯社你會用嗎?
 


聯合國在招考條件中還特別聲明,擔任同步口譯工作的人必須能承受長時間持續的壓力,因為這項工作不僅要求專業能力,也需要在工作時絕對的專注及精確。在多元文化的聯合國工作,口譯員也必須能有效率的與不同國籍及文化背景的人合作。聯合國會議口譯員的工作性質是所謂的「同步口譯」,不同於「逐步口譯」。國際交流頻繁的時代,不論是政治場合或是經濟及文化活動都需要靠口譯來溝通。「論文翻譯」的譯員會在雙方談話時快速記下重點,為兩邊翻譯溝通。「逐步口譯」譯員的挑戰,除了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及了解會談主題,有時遇到談話者跳躍式發言,還必須用清晰的譯句完整地表達出他的理念。同屬口譯工作,卻有不同的訓練及工作方法;不過,工作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除了語言能力及專業知識,還需要終身學習。
 


三、文化脈絡-涵蓋人名、食物、文化傳統………無窮無盡一篇文章,無論有意無意,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脈絡,包括一個國家的人如何看待另一個國家、一個文化對待事物的獨特看法,這些想法在文章中不一定會直接明白地說出來,而是以「意在言外」的方式存在,需要透過譯者去「翻譯」出來。其中,各類專屬名詞也是如此,包括各種專業領域例如生物、新聞稿、法律、外交、神話故事、佳年節慶等等,都有其文化圈中慣用的說法,一個譯者或許無法樣樣精通,跨足所有領域,但在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中應力求準確,並符合其領域的訴求。在小說心得中提過,由於人名牽扯到各種語言的發音,故身為一個論文翻譯譯者應該要會各種語言的發音。同理,各國擁有大相逕庭的飲食文化,食物的專有名詞也必須找出中文中最通用、最明白的說法。若沒有相似的名詞,就以烹煮方式、食材來做敘述,讀者才能想像。舉一些我最近個人生活上遇到的案例,最近剛過冬至,該如何介紹湯圓以及其文化;或者水餃、餛飩、抄手有何不同,都是我們生活中相當熟悉的一部份,但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會感到疑惑不解,這時便是需要「翻譯」之處。而此時的翻譯,也應從文化的角度下手,例如水餃、餛飩、抄手原本都是指同一種食物, 但約在唐朝起,餛飩逐漸分離出來,於是餛飩和水餃開始分指兩種不同的食品。上了翻譯與習作這門課後,生活中也開始會注意這個物件、節日、句子怎麼翻譯,英翻中或是中翻英又有不同,可謂上課的「後遺症」吧!生活中的物件、環境、衣著、對話等,都參雜了濃厚的風俗民情與地方文化,如何傳遞出原著的心境,便是考驗譯者的功力了。四、精進語言能力、單字量、文化知識課堂中,Jo在口頭上、授課中都運用了許多相當口語的單字、片語,諸如:I am so behind. I smell a rat.等,信手拈來實用片語比比皆是,也是我平常較少接觸的部分。除此之外,也曾播放過影片,看看如何用簡單的英語講笑話,讓我知道其實不一定要高深艱困的單字,也能夠造成有趣的溝通,全端看要如何取捨,並在何種場合發言。在歌曲翻譯上,譯者的靈活度必須大為提高,因為要適當活用年輕前衛的語言、句法架構,才能貼切傳達歌曲本身的味道,並且讓人耳目一新。歌詞不僅要活起來,還要能夠唱,也是一番學問。 此外,Jo在課堂上常常耳提面命各種翻譯的撇步,諸如在專有名詞、人名前加上背景說明;或將最重要的句子放到最後。當然,老師也不斷強調,翻譯到最後該如何取捨總歸一句三字真言:「看狀況。」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團隊決定延期原本在 2014 年 2 月份舉行的以太幣預售。 2014 年 2 月對於以太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

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 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