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信,為了達,更為了恰,是不能死死板板的把漢英或英漢字典所提供的字詞翻譯
我們也說過,在用字用詞方面,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許多不同。翻譯「(貼身的)
背心」時,英式英語是ڊvestڋ,美式英語則是ڊundershirtڋ。同樣的,台灣的「國語」和中國大陸的「普通話」,在用字用詞方面也有所不同。翻譯ڊGuinness
World
Recordsڋ時,台灣叫「金氏世界紀錄」,大陸叫「吉尼斯世界紀錄」(香港叫「健力士世界紀錄」)。台灣的「計程車」和大陸的「出租車」(以及香港的「的士」)
同樣是ڊtaxiڋ。所以說,口、筆譯時要留意:針對不同地方的聽眾或讀者,那些有差異的字詞一定要用對才行。10.21
以上我們針對字詞的翻譯,說了不少原則以及應注意的事項。不過,實際翻譯時,原則僅供參考,注意的事項也只能注意。翻譯畢竟是一種藝術,藝術的功夫是不能一成不變的。翻譯中、英文的字詞時,我們確實要記住「詞無定譯」。為了信,為了達,更為了恰,是不能死死板板的把漢英或英漢字典所提供的字詞翻譯,生硬的套在任何譯文裡。把ڊthe
general and his menڋ譯成「將軍和他的人」,是把ڊmenڋ的含義(「部下/士兵」而非「人」) 弄錯了。把ڊHe is a
man about
townڋ譯成「他是個有關城鎮的人」,則是既弄錯ڊaboutڋ的含義,也不知論文翻譯要靈活。其實,你可以把它譯成「他成天在城裡逍遙享樂」或乾脆譯成「他是花花公子/紈褲子弟」。
8.1 翻譯必然牽涉到源頭語(source language) 和目標語(target language) 。理論上,如果還沒有精通源頭語和目標語,便很難從事那兩種語言的互譯。問題只會精通自己的母語,而無法精通所學的外語。所以,拿母語和外語來互相翻譯時,往往就會產生不妥或甚至有差錯的譯文。我們要知道:精通語言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要做好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也需要不斷的練習。除了練習之外,瞭解源頭語和目標語之間的語言差異,也能幫助翻譯社做好翻譯。8.2 目前,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看趨勢,中文和英文之間的翻譯(包括口譯和筆譯,甚至看譯和聽寫翻譯),將會大量增加。可惜的是:中文和英文之間的語言差異是非常多而且非常大,要克服差異而精通那兩種語言是很困難的。在此,我們只能簡略的指出一些影響中、英互譯的重大語言差異而已。希望以下的解說能對學習翻譯那兩種語言有所幫助。8.3 中、英文都是有文字系統的語言,兩者之間既可口譯也可筆譯。中文就是漢語/漢文,在台灣叫「國語」,在中國大陸叫「普通話」。目前,「國語」用繁體字在書寫印刷,「普通話」則用簡體字。英文是目前通用的「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而非古英文(Old English) 或中古英文(Middle English)。英文在世界各地使用的結果,產生了地域性的差異,於是有所謂「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 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 的差別,另外也有加拿大英語(Canadian English)、澳洲英語(Australian English)、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n English)、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 和其他各地的英語。在做中、英文互譯時,必須要先弄清楚:譯文是應該選用(繁體字的) 「國語」或(簡體字的)「普通話」?是要用「美式英語」、「英式英語」或哪一種英語?沒弄清楚時,是會因語言差異而造成錯誤的。例如,ڊmy loverڋ譯成「我的情人」或「我的愛人」,對台灣的「國語」而言,兩者都對,也都是相同的意思。可是,用大陸的「普通話」來說,「我的愛人」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情人」,所以在大陸把ڊmy loverڋ譯成「我的愛人」是不妥的。又如,把汽車的「擋泥板/翼子板」譯成英文時,便須知道:用英式英文,它叫ڊmudguardژwingڋ,用美式英文,它就叫ڊfenderڋ。
翻譯是一項瞭解文化、建立新文化的工作。當我們在進行翻譯時,必須去尋找共通的概念加以描述而非僅僅是以字典上相等的詞彙組成字句。翻譯者必須了解翻譯語言中的文化背景(context)以及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盡力傳達最多的原文意思;同時,當翻譯者將被翻譯社的文化以目標語言介紹進目標文化時,目標文化一定是加入了新的、甚至是不同的想法而有所變化。所以說,翻譯是一項必須去瞭解文化,而且會建立新文化的工作。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兩個文化不可能百分之百相等,換句話說,原文的意思永遠不可能在目標語言中百分之百找到可以相對應的概念,文化不可譯的難題的確存在,而這就是令所有譯者痛苦的根源。因為永遠都能找到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原文,所以譯者們要不斷的磨、不斷的修,盡力做出讓自己最滿意的翻譯版本。(只是,今天的版本可能在明天又被自己推翻了,所以會持續落入修改的循環。)翻譯真的是一項永遠不會完結的工作。這個學期所做的翻譯工作很多,雖然他們是已經「過去」的工作,但我還是經常在腦中突然想到之前的翻譯可以在如何修改,抑或是突然聽到一個字、詞、句,發覺「啊!還有這樣的用法!」而如當頭棒喝。而我們所做的雖然只有兩種語言,也就是中文和英文的翻譯,但同樣的語言卻因文件類型的不同而用了很多不同層次的方去表達意思,例如國務卿的發言和影視字幕中的對白用字遣詞是全然不同的。我也在翻譯不同類型文件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語言的深奧和多樣性,以及要練習用不同的態度、語氣說話,以翻譯不同層次的語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8.1 翻譯必然牽涉到源頭語(source language) 和目標語(target language) 。理論上,如果還沒有精通源頭語和目標語,便很難從事那兩種語言的互譯。問題只會精通自己的母語,而無法精通所學的外語。所以,拿母語和外語來互相翻譯時,往往就會產生不妥或甚至有差錯的譯文。我們要知道:精通語言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要做好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也需要不斷的練習。除了練習之外,瞭解源頭語和目標語之間的語言差異,也能幫助翻譯社做好翻譯。8.2 目前,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看趨勢,中文和英文之間的翻譯(包括口譯和筆譯,甚至看譯和聽寫翻譯),將會大量增加。可惜的是:中文和英文之間的語言差異是非常多而且非常大,要克服差異而精通那兩種語言是很困難的。在此,我們只能簡略的指出一些影響中、英互譯的重大語言差異而已。希望以下的解說能對學習翻譯那兩種語言有所幫助。8.3 中、英文都是有文字系統的語言,兩者之間既可口譯也可筆譯。中文就是漢語/漢文,在台灣叫「國語」,在中國大陸叫「普通話」。目前,「國語」用繁體字在書寫印刷,「普通話」則用簡體字。英文是目前通用的「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而非古英文(Old English) 或中古英文(Middle English)。英文在世界各地使用的結果,產生了地域性的差異,於是有所謂「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 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 的差別,另外也有加拿大英語(Canadian English)、澳洲英語(Australian English)、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n English)、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 和其他各地的英語。在做中、英文互譯時,必須要先弄清楚:譯文是應該選用(繁體字的) 「國語」或(簡體字的)「普通話」?是要用「美式英語」、「英式英語」或哪一種英語?沒弄清楚時,是會因語言差異而造成錯誤的。例如,ڊmy loverڋ譯成「我的情人」或「我的愛人」,對台灣的「國語」而言,兩者都對,也都是相同的意思。可是,用大陸的「普通話」來說,「我的愛人」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情人」,所以在大陸把ڊmy loverڋ譯成「我的愛人」是不妥的。又如,把汽車的「擋泥板/翼子板」譯成英文時,便須知道:用英式英文,它叫ڊmudguardژwingڋ,用美式英文,它就叫ڊfenderڋ。
翻譯是一項瞭解文化、建立新文化的工作。當我們在進行翻譯時,必須去尋找共通的概念加以描述而非僅僅是以字典上相等的詞彙組成字句。翻譯者必須了解翻譯語言中的文化背景(context)以及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盡力傳達最多的原文意思;同時,當翻譯者將被翻譯社的文化以目標語言介紹進目標文化時,目標文化一定是加入了新的、甚至是不同的想法而有所變化。所以說,翻譯是一項必須去瞭解文化,而且會建立新文化的工作。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兩個文化不可能百分之百相等,換句話說,原文的意思永遠不可能在目標語言中百分之百找到可以相對應的概念,文化不可譯的難題的確存在,而這就是令所有譯者痛苦的根源。因為永遠都能找到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原文,所以譯者們要不斷的磨、不斷的修,盡力做出讓自己最滿意的翻譯版本。(只是,今天的版本可能在明天又被自己推翻了,所以會持續落入修改的循環。)翻譯真的是一項永遠不會完結的工作。這個學期所做的翻譯工作很多,雖然他們是已經「過去」的工作,但我還是經常在腦中突然想到之前的翻譯可以在如何修改,抑或是突然聽到一個字、詞、句,發覺「啊!還有這樣的用法!」而如當頭棒喝。而我們所做的雖然只有兩種語言,也就是中文和英文的翻譯,但同樣的語言卻因文件類型的不同而用了很多不同層次的方去表達意思,例如國務卿的發言和影視字幕中的對白用字遣詞是全然不同的。我也在翻譯不同類型文件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語言的深奧和多樣性,以及要練習用不同的態度、語氣說話,以翻譯不同層次的語言。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