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時候其實很需要有一種靈感,看到原文以後,對的中文或是英文字句就會自然而然浮現在腦海裡

 
最一開始接觸論文翻譯是大三的時候莉莉老師的中英翻譯選讀,不過主要是理論為主,偏文學性質。這學期才會抱著學以致用的心來上習作課。不過想當然爾,上學期學的文豪們筆下洋洋灑灑的翻譯理論在運用上似乎和書本所描述的不慎相同。大多數寫作業的時候都在推敲原文中的意念和捉摸原著寫文章時候的想法,應用到理論最後只變成學期初的空談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期中小說翻譯作業,一開始因為沒有注意到其實原文還有很多,因此最後翻了長達十三頁的短篇小說,是大學生涯中最長的一份作業。在這份作業中,裡面有許多俄羅斯當地哲人所說的一句話,或是不熟悉的劇作中某一句台詞,在翻譯的時候便是一大難關,常常為了一句話翻遍各大網站,找到資料以後也要再行確認來源是否正確,終於找到以後通常都是一個下午又過去了。不過在翻譯的同時,因為需要理解每一個句子裡每個詞性以及分析好主要子句和附屬子句,讓我了解到我以前看文章的時候是多麼走馬看花,常常自以為已經抓到句子的意義了,實際上那只是個人的自作多情而已。翻譯文章的時候其實更能品嘗原文中的韻味,揣摩出男主角在大雪中迷路時那種心急如焚的感覺以及女主角等不到愛人那種傷心欲絕的哀痛,這份作業可以說是我目前做過最認真的作業,雖然成果不甚理想,不過真切地讓我看到我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翻譯的時候,我一直存在的觀念是翻譯者只是轉述筆者想傳達的意念,因此我在翻譯時變得墨守成規,作者筆下的東西一定要照樣翻出來,而作者沒有提到的絕對不能出現在翻譯中,這樣的觀念使得我翻譯的時候語句不通順,文章看起來也像是直接在網路翻譯系統直翻出來的作品,生硬拗口。我忽略到中文英文兩大語言系統有些地方本來就是不能融合的,堅持直翻就會造成不中不西的下場,可惜的是這種觀念我直到學期末才漸漸開始有所體會,之前的作業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筆者的寫法走。在翻譯的時候我常有一種感覺,翻譯的時候其實很需要有一種靈感,看到原文以後,對的中文或是英文字句就會自然而然浮現在腦海裡。當沒有靈感的時候,往往就會事倍功半。如同第二堂課報告前人經驗談所說的,每個人說的方法都只有不停的練習,培養靈感的方法也就是自己多讀書還有多從各方吸血增加知識,從只能平鋪直述進步到能夠潤飾文章,這是我這學期所得到的。
 


在翻譯與習作一課中老師讓我們嘗試練習各種文體的翻譯,從歌曲、影評、小說,甚至還有連中文都看不太懂得學術文章,這些都是難得的經驗,且課程中英翻譯並重,在期末更是深刻感受到中翻英與英翻中的巨大不同。英翻中在於對原文的理解,並如何用適當的中文字詞表達出來,而中翻英最常遇到的狀況,一是看不懂原文,二是詞不達意,一方面感嘆自己英文能力不足,讀不懂原文的意思,另一方面發現自己會的中文詞彙竟如此匱乏,明明了解原文的意思,卻找不到合適的用詞表達出來,於是翻譯出來的成果始終差強人意。而中翻英部分,由於本身英文能力不夠好,很難將中文對應到英文裏頭,且中文的一些用法,英文也不見得有,例如:拍胸脯就不能翻譯成beat the chest,在中文裡是保證之意,但直翻就讀不出來了,因而漢英字典難以派上用場,只能自行猜測、推敲,再上網搜尋是否有相關用法,此時很慶幸自己生長在有網路的年代。而課堂作業是由小組進行,比起自己一人奮鬥,功課份量比較不重,但小組討論會花更多時間,卻也在互相討論中學到得更多。同一個句子你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翻譯,也觀摩其他人是怎麼翻、為什麼要這樣翻,而在這些版本中哪個最適當,或者怎麼修改會更好。在課堂上老師舉了很多翻譯範例,和大家一起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文體翻譯有不同的訴求和特色,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單字跟一些語法,以及一些之前翻譯未曾注意的事項,例如英翻中時中文結構的排列,注意字數的組合,如:”勇於冒險,熱血愛國”,會比“冒險、愛國”的結構令人印象深刻,如此講究的結構排列是我先前未曾注意到的,因此會記起來往後好好善用。截至目前對於翻譯的心得,翻譯的老梗信達雅三者兼具幾乎不可能,在論文翻譯時常常會在信與達選邊站,但究竟要選擇哪一個沒有定論,而是要視情況而定,但要視什麼情況而定也只能由譯者自己判定,沒有一定的鐵律,況且沒有最佳翻譯這一回事,因為翻譯確實沒有停止的一天,當今天覺得滿意了,下次再看卻覺得自己怎麼翻得這麼差。這學期翻譯了這麼多文體,我最喜歡的是小說和歌詞的英翻中,一方面是英翻中比較容易,另一方面也代表對譯文的掌控幅度較大,對於翻出來的感覺和結果比較有把握,且歌詞還需要押韻,為了押韻可是嘗遍中文千遍也不厭倦呀!但中翻英的能掌握的英文詞彙是非常有限的,無中生有出來的結果是慘不忍睹,只能說自己還有非常大一步的進步空間,深深慚愧到無地自容!最後很感謝老師無眠無日批改我們的作業,辛苦了。
 


 翻譯社譯詩時,在內容上,段與段之間的細節,也不能因翻譯而妨礙了連貫。例如,下面五行是詩人雪萊(Shelley) 所寫〈給雲雀〉ڪڊTo a Sky-Larkڋګ的一個詩節的翻譯:Like a Poet hidden 像一個詩人隱藏In the light of thought, 在思想的光茫中,Singing hymns unbidden, 自發地把頌歌唱,Till the world is wrought 直到世人都感動,To sympathy with hopes and fears it heeded not. 感受世人沒留意的希望與驚恐。像這樣的翻譯,把最後一行的ڊitڋ正確解讀為指前一行的ڊthe worldڋ而明白的譯成「世人」,這樣是對的。如果照字面翻譯,把最後一行譯成「感受它沒留意的希望與驚恐」,譯文的讀者便會誤以為「它」是指那雲雀。其實,這一段的前一段以及後面幾段,詩人把雲雀也先後拿來比ڊrainbow cloudsڋڪ帶彩虹的雲), ڊa high-born maidenڋڪ出生高的姑娘ګ, ڊa glow-worm goldenڋڪ金光的螢火蟲ګ, ڊa rose emboweredڋڪ隱在樹葉中的玫瑰) 等,在那一連串的比喻中,只有說到雲雀令人稱頌的優點,並沒有說到雲雀的缺點,並沒說它會有「ڊheeded notڋڪ注意不到而不知) 的希望與驚恐」。在整篇詩裡,也都是用第二人稱的thou, thy, thee, thine 來指稱那雲雀,而不用第三人稱的it。12.14 注意到段落的連貫之後,整篇文章或整個作品,不管是講究風格的文學作品或講究內容的非文學作品,便能一體完整的翻譯出來了。假定原文是個有特殊造型的圖像詩(shaped poem) 或具像詩(concrete poetry),有聯貫便能讓那特殊的造型(如蛇形、鼠尾形、祭壇形等) 整個浮現出來。假定原文只是個有特殊用意(intention) 或特定主題(theme) 的一般文章,有連貫的段落便能彰顯那用意或那主題。所以,我們的結論是:段落以上的翻譯,無論在內容/含義或形式/風格方面,一則要在段落內信達恰,一則也要在段落間信達恰,那樣才能全篇信達恰。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團隊決定延期原本在 2014 年 2 月份舉行的以太幣預售。 2014 年 2 月對於以太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

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 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