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專責翻譯機構的角色為制定標準與促進翻譯產業健全發展。翻譯證照制度則依據政策目標
關於臺灣翻譯產業發展的研究,周中天等(2004)於2003年的臺灣翻譯產業現況調查研究,除了產業調查外,也探討翻譯政策相關議題,發現受訪對象大都贊成設置國家專責翻譯機構及建立翻譯證照制度。國家專責翻譯機構的角色為制定標準與促進翻譯產業健全發展。翻譯證照制度則依據政策目標,採技能檢定、證書或執照形式辦理;至於國家考試若要增設翻譯類科、則優先辦理執照類別之考試。陳子瑋等(2012)探討中央政府、縣市政府的翻譯量與人力資源之現況、需求與問題,並分析問題解決策略。發現政府機構對於國家翻譯社發展政策之期望,優先項目包括發展翻譯工具類資料庫/語料庫、設置論文翻譯人力資料庫,及推動多語種翻譯人才培育等項目。翻譯產業調查之受訪者認為應由政府主導之項目包括舉辦翻譯專業資格認證、提升各界對於翻譯工作之正確認識,及翻譯人才培育。依照調查結果,該研究提出推廣與擴展翻譯資料庫、建立媒合機制列入中長期政策考量、推動學術著作及文學翻譯、及長期觀察翻譯活動供需動態變化等四項政策建議。
許多人確實常常誤以為某個字詞就是有固定的某個意思,因而誤以為某個中文字詞就是固定等同於某個英文字詞。這個錯誤的觀念,便是譯錯字詞的主因。例如,把「濃」等同ڊthickڋ的人,會把「濃咖啡」(strong coffee) 誤譯成ڊthickcoffeeڋ。把「經濟的」等同ڊeconomicڋ的人,會把張家的「經濟困難」(financial difficulty) 誤譯成ڊeconomic difficultyڋ。同樣的,永遠把ڊnaturalڋ等同「自然的」,便會把ڊhis natural daughterڋڪ「他的私生女兒」)誤譯成「他的自然的女兒」。永遠ڊfastڋ等同「快」,便會把ڊfast asleepڋڪ「睡得很熟」) 誤譯成「睡得很快」。14.4 中、英文都有所謂「同義字」(synonym)。分辨不清同義字的含義與用法,便會用字錯誤。把「帶她去看電影」譯成ڊbring her to a movieڋ,便是分不ڊbringڋ是「帶來」而ڊtakeڋ才是「帶去」。把「影響健康」譯成ڊinfluencehealthڋ,便是分不清ڊinfluenceڋ是「帶來變動的影響」而ڊaffectڋ才是「帶來(身體) 傷害的影響」。把ڊcultural exchangeڋ翻成「文化互換」而非「文化交流」,便是不懂「交流」才有「互訪交換」的含義。14.5 中文的「群」翻成英文時,不能老是ڊgroupڋ。「一群魚」是ڊa school of fishڋ,「一群蜜蜂」是ڊa swarm of beesڋ,「一群狗」是ڊa pack of dogsڋ,「一群牛」則是ڊa herd of cattleڋ。中文說雞鳴狗吠、虎嘯猿啼、鶴唳鵲噪,說燕語呢喃、鹿鳴呦呦、蟲聲唧唧。同樣的,英文說a duck quacks, an elephant trumpets,a lion roars, a lamb bleats, a frog croaks, a donkey brays, a sparrow chirps, aswallow twitters 等。2翻譯社翻譯時,不懂變換這種字眼,便會犯錯。把「一群蒼蠅嘖嘖叫」(a swarm of flies buzzing) 翻成ڊa group of flies chirpingڋ,是不妥;把ڊa pack of hounds bayingڋڪ一群獵狗在狂吠) 翻成「一組獵狗在啼叫」,也是不妥。
同一個觀念,中文和英文有時會用類似的字詞來表達,有時則用極不同的字詞。因此,翻譯時,有時可就字面直譯,有時則不行。例如,英文ڊblackmarketڋ可譯成「黑市」,但ڊHe is the black sheepڋ卻不能直譯成「他是黑羊」,而應譯成「他是害群之馬」。不懂這種語言差異因而就字面直譯,便是常犯的一種錯誤。其他的例子有:把「吹牛」(talk horse) 誤譯成ڊblow cowڋ,把「黃色電影」(blue movies) 誤譯成ڊyellow moviesڋ。或把ڊAdamڇs appleڋ(喉結) 誤譯成「亞當的蘋果」,把ڊapple of the eyeڋڪ掌上明珠) 誤譯成「眼睛的蘋果」。14.10 中、英論文翻譯,除了用字用詞的問題之外,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語法/文法(grammar) 不正確。其實,字詞的選擇也是語法/文法的一環。例如,不熟悉中文的人可能不知道:「文言的中文」(written Chinese) 可以說「一馬」(如「一馬當先」),但「口語的中文」(spoken Chinese) 卻不說「一馬」而說「一匹馬」(如「騎著一匹馬」)。更麻煩的是:像「匹」這樣的「類詞」(classifier),在中文裡隨時會有變化:一隻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一個人坐上一台汽車、一艘輪船、一架飛機,拿著一把扇子,提著一床被。5因此,不熟悉中文的洋人常把ڊa house, a table, a pen, etcڄڋ誤譯成「一個房子、一個桌子、一個筆等」。這就像不熟悉英文的華人一律把「群」譯成ڊgroupڋ一樣。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許多人確實常常誤以為某個字詞就是有固定的某個意思,因而誤以為某個中文字詞就是固定等同於某個英文字詞。這個錯誤的觀念,便是譯錯字詞的主因。例如,把「濃」等同ڊthickڋ的人,會把「濃咖啡」(strong coffee) 誤譯成ڊthickcoffeeڋ。把「經濟的」等同ڊeconomicڋ的人,會把張家的「經濟困難」(financial difficulty) 誤譯成ڊeconomic difficultyڋ。同樣的,永遠把ڊnaturalڋ等同「自然的」,便會把ڊhis natural daughterڋڪ「他的私生女兒」)誤譯成「他的自然的女兒」。永遠ڊfastڋ等同「快」,便會把ڊfast asleepڋڪ「睡得很熟」) 誤譯成「睡得很快」。14.4 中、英文都有所謂「同義字」(synonym)。分辨不清同義字的含義與用法,便會用字錯誤。把「帶她去看電影」譯成ڊbring her to a movieڋ,便是分不ڊbringڋ是「帶來」而ڊtakeڋ才是「帶去」。把「影響健康」譯成ڊinfluencehealthڋ,便是分不清ڊinfluenceڋ是「帶來變動的影響」而ڊaffectڋ才是「帶來(身體) 傷害的影響」。把ڊcultural exchangeڋ翻成「文化互換」而非「文化交流」,便是不懂「交流」才有「互訪交換」的含義。14.5 中文的「群」翻成英文時,不能老是ڊgroupڋ。「一群魚」是ڊa school of fishڋ,「一群蜜蜂」是ڊa swarm of beesڋ,「一群狗」是ڊa pack of dogsڋ,「一群牛」則是ڊa herd of cattleڋ。中文說雞鳴狗吠、虎嘯猿啼、鶴唳鵲噪,說燕語呢喃、鹿鳴呦呦、蟲聲唧唧。同樣的,英文說a duck quacks, an elephant trumpets,a lion roars, a lamb bleats, a frog croaks, a donkey brays, a sparrow chirps, aswallow twitters 等。2翻譯社翻譯時,不懂變換這種字眼,便會犯錯。把「一群蒼蠅嘖嘖叫」(a swarm of flies buzzing) 翻成ڊa group of flies chirpingڋ,是不妥;把ڊa pack of hounds bayingڋڪ一群獵狗在狂吠) 翻成「一組獵狗在啼叫」,也是不妥。
同一個觀念,中文和英文有時會用類似的字詞來表達,有時則用極不同的字詞。因此,翻譯時,有時可就字面直譯,有時則不行。例如,英文ڊblackmarketڋ可譯成「黑市」,但ڊHe is the black sheepڋ卻不能直譯成「他是黑羊」,而應譯成「他是害群之馬」。不懂這種語言差異因而就字面直譯,便是常犯的一種錯誤。其他的例子有:把「吹牛」(talk horse) 誤譯成ڊblow cowڋ,把「黃色電影」(blue movies) 誤譯成ڊyellow moviesڋ。或把ڊAdamڇs appleڋ(喉結) 誤譯成「亞當的蘋果」,把ڊapple of the eyeڋڪ掌上明珠) 誤譯成「眼睛的蘋果」。14.10 中、英論文翻譯,除了用字用詞的問題之外,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語法/文法(grammar) 不正確。其實,字詞的選擇也是語法/文法的一環。例如,不熟悉中文的人可能不知道:「文言的中文」(written Chinese) 可以說「一馬」(如「一馬當先」),但「口語的中文」(spoken Chinese) 卻不說「一馬」而說「一匹馬」(如「騎著一匹馬」)。更麻煩的是:像「匹」這樣的「類詞」(classifier),在中文裡隨時會有變化:一隻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一個人坐上一台汽車、一艘輪船、一架飛機,拿著一把扇子,提著一床被。5因此,不熟悉中文的洋人常把ڊa house, a table, a pen, etcڄڋ誤譯成「一個房子、一個桌子、一個筆等」。這就像不熟悉英文的華人一律把「群」譯成ڊgroupڋ一樣。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