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著名大學和學術研究所為鼓勵與國際接軌和提高國際學術界的聲望
論文翻譯的需求,隨著國內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再加上現今地球村趨勢,論文翻譯正逐年增加,因為每年在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的論文或研究報告也越來越多,各著名大學和學術研究所為鼓勵與國際接軌和提高國際學術界的聲望,大多會希望研究的論文、學生和教師必須投稿國外期刊。由於英文是最普遍的國際語言,也是國人最熟悉的外語,所以大部份對外發表的論文或研究報告都以英文翻譯為主。
論文對於領域的專業度很高,如果,論文翻譯不是由研究生本人翻譯,而是委由翻譯社翻譯,那麼對於翻譯社的譯者,將會是一大考驗,所以,一般流程上,研究生會用關鍵字,把論文中專有名詞的部分給標記起來,避免翻譯社的譯者,把專有名詞也做了翻譯,但盡管如此,除了專有名詞的部分,論文中其他關於專業的用詞,也會令論文翻譯的譯者感覺相當艱深,所以,翻譯社的中翻英的譯者,在一些各領域的專業,也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翻譯出詞文達意的文句。
4.23 本章要講述的重點,除了義、音、形、境的諸多對應點之外,還有風格的問題。所謂「風格」(style),指的是「表現的樣子或模式」(manner or mode ofexpression)。理論上,任何語文、任何作品、任何作家、任何時代的任何東西都有它的風格。只是,有的風格不夠特殊,所以它是「平白的風格」(plainstyle)。在西洋古代,文章常按雅俗的程度被分成高、中、低(high, middle, low)三種風格。其實,古今中外許多作家都因為自己特有的風格而著稱。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便會發現:詩文的特有風格來自特定的選擇與安排。海明威(Hemingway) 選用簡單字眼和簡明的句法,他便造成「簡單的風格」(simplestyle)。如果你多多選用抽象字眼,便會造成「抽象的風格」(abstract style)。我們可以這麼說:字詞語句乃至段落篇章,在義、音、形、境的任何層面上,如果有突出的表現,便會有突出的風格。翻譯時,原文若有某種突出的風格,譯文也應該表現同樣的風格才算相等。例如,福克納(Faulkner) 的文筆有句長而多思的「複雜風格」(complicated style),譯他的段落便不可用海明威的行文風格,而應跟著句長多思。同樣的道理,當奧登(W. H. Auden) 用「口語的風格」(colloquial style) 來寫詩時,你也要用口語的風格來翻譯他的詩。4.24 我們的結論是:論文翻譯時,在義、音、形、境的四個層面上,如果能讓諸多對應的細節都極為相等,那麼譯文的風格便也會接近原文的風格,不只是含義與用意相近而已。
而中文與英文的不同之處也是需要注意的,如中文可以沒有主詞(張愛玲小說常用的手法達到的文學效果),不注重時態,但英文卻不行沒主詞,注重時態等在翻譯上所造成的難題與譯者需要多注意的地方,以及它們在語法的結構也不相同,一句很長的英文句子若要翻成中文,可能必須切成兩句,以及順序亦須掉換等才能用中文表達原意,不然會看起來十分怪異。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的的文章的「氣質」亦是非常難以達到,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但例如在課堂上看過的水調歌頭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的詩詞翻譯和歌詞翻譯對我來說就非常難,似乎詩詞的翻譯需要表現出的那種飄邈無重量的詩意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個十斤重的沉重擔子,若翻譯的不好,可就成為扭曲原著的罪人了。上完此門翻譯課後,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其中所遇到的困難如譯者的選擇、文化意涵及其脈絡、語言程度、知識背景的差異都可說明為何如實的翻譯是不可能的事,才需要長時間琢磨哪個才是較貼近原意的意思,究竟意譯較好?還是直譯較好?以及如何翻譯才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翻譯是一個有趣、博大精深的領域,值得深究與挑戰。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論文對於領域的專業度很高,如果,論文翻譯不是由研究生本人翻譯,而是委由翻譯社翻譯,那麼對於翻譯社的譯者,將會是一大考驗,所以,一般流程上,研究生會用關鍵字,把論文中專有名詞的部分給標記起來,避免翻譯社的譯者,把專有名詞也做了翻譯,但盡管如此,除了專有名詞的部分,論文中其他關於專業的用詞,也會令論文翻譯的譯者感覺相當艱深,所以,翻譯社的中翻英的譯者,在一些各領域的專業,也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翻譯出詞文達意的文句。
4.23 本章要講述的重點,除了義、音、形、境的諸多對應點之外,還有風格的問題。所謂「風格」(style),指的是「表現的樣子或模式」(manner or mode ofexpression)。理論上,任何語文、任何作品、任何作家、任何時代的任何東西都有它的風格。只是,有的風格不夠特殊,所以它是「平白的風格」(plainstyle)。在西洋古代,文章常按雅俗的程度被分成高、中、低(high, middle, low)三種風格。其實,古今中外許多作家都因為自己特有的風格而著稱。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便會發現:詩文的特有風格來自特定的選擇與安排。海明威(Hemingway) 選用簡單字眼和簡明的句法,他便造成「簡單的風格」(simplestyle)。如果你多多選用抽象字眼,便會造成「抽象的風格」(abstract style)。我們可以這麼說:字詞語句乃至段落篇章,在義、音、形、境的任何層面上,如果有突出的表現,便會有突出的風格。翻譯時,原文若有某種突出的風格,譯文也應該表現同樣的風格才算相等。例如,福克納(Faulkner) 的文筆有句長而多思的「複雜風格」(complicated style),譯他的段落便不可用海明威的行文風格,而應跟著句長多思。同樣的道理,當奧登(W. H. Auden) 用「口語的風格」(colloquial style) 來寫詩時,你也要用口語的風格來翻譯他的詩。4.24 我們的結論是:論文翻譯時,在義、音、形、境的四個層面上,如果能讓諸多對應的細節都極為相等,那麼譯文的風格便也會接近原文的風格,不只是含義與用意相近而已。
而中文與英文的不同之處也是需要注意的,如中文可以沒有主詞(張愛玲小說常用的手法達到的文學效果),不注重時態,但英文卻不行沒主詞,注重時態等在翻譯上所造成的難題與譯者需要多注意的地方,以及它們在語法的結構也不相同,一句很長的英文句子若要翻成中文,可能必須切成兩句,以及順序亦須掉換等才能用中文表達原意,不然會看起來十分怪異。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的的文章的「氣質」亦是非常難以達到,翻譯學術性的文章時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注意句型、字彙、語調要有專業性,但例如在課堂上看過的水調歌頭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的詩詞翻譯和歌詞翻譯對我來說就非常難,似乎詩詞的翻譯需要表現出的那種飄邈無重量的詩意對譯者來說卻是一個十斤重的沉重擔子,若翻譯的不好,可就成為扭曲原著的罪人了。上完此門翻譯課後,我體驗到論文翻譯不只是單純兩個語言的對應轉換而已,其中所遇到的困難如譯者的選擇、文化意涵及其脈絡、語言程度、知識背景的差異都可說明為何如實的翻譯是不可能的事,才需要長時間琢磨哪個才是較貼近原意的意思,究竟意譯較好?還是直譯較好?以及如何翻譯才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翻譯是一個有趣、博大精深的領域,值得深究與挑戰。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