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關如外交部、國防部等平均而言每年或每兩年會招考口譯員

有些翻譯人才選擇為單一企業或機關擔任口譯,這樣組織內朝九晚五的工作類型通常又稱in-house口譯,通常大學畢業就可以報考,入行門檻就比一般商務隨行口譯高了,機關挑選人才以翻譯技巧以及經歷為主要考量,所以錄取者中有很多是翻譯專業或研究所出身的。 台灣與華語地區許多大企業如知名國際顧問公司、證券行、銀行都有企業編制內的翻譯小組,大多面試口譯員時口筆譯兩者都會考。台灣區大企業內口譯員月薪平均有70k,高的有100k,雖不比香港新加坡也算不錯了,不過就像Sam學長之前說的,『企業深似海,公司用人是講效益的,所以要想存活必須發揮效益,很少有可能單純做翻譯,到下班時間就回家的,有可能要幫忙做很多其他類似特助/ 秘書類工作,另外公司難免都有勾心鬥角的事,對office politics深惡痛絕者請三思。』就政府機關口譯而言,政府機關如外交部、國防部等平均而言每年或每兩年會招考口譯員,口筆譯兩者都會考,因為口譯員出任務時代表國家形象,報考者的口語表達、儀表、台風及專業口譯能力為必要條件,雖然政府給的薪資沒有民間企業好 (好啦 其實我想說的是政府給的未免太低了吧! ),但還是經常吸引口譯學校畢業生報考,原因很簡單,因為替政要大官翻譯是絕佳的練習機會,表現好的又能跟隨首長出使友邦見識大場面,對年輕口譯員是很好的磨練,以後要轉freelance因為這樣的資歷會比較容易進入會議口譯市場。當然政府 in-house工作中的office politics更是多,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板主我從口譯學校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政府機關當論文翻譯,每天要進辦公室看到同樣的面孔,又三不五時叫我去作一些跟口譯無關的工作,每天要面對令人窒息的官僚環境與馬屁文化,我因為適應不良作了一年就落荒而逃了。平心而論,各個組織文化畢竟不同,薪資與工作內容也不同,也有人一當in-house interpreter就是好幾年,例如我口譯學校的同屆同學進入一家國際知名顧問公司當口譯,因為薪資好工作穩定加上常出國,一作就是十年,現在也升遷成了他們企業亞洲區的T&I Support Coordinator,也可以是很好的出路。
 


7.13 面對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時,翻譯常常都要做「歸化」(domestication) 或「異化」(foreignization) 的抉擇。例如,要把中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譯成英文時,你是要將它歸化而釋譯成ڊas restless as a cat on a hot tin roofڋ或要讓它異化而直譯成ڊas restless as an ant on a hot panڋ呢?又如,要把英文ڊIt i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ou should have such an ideaڋ譯成中文時,你是要將它歸化而(按中文順序) 譯成「你會有如此的觀念,真令人驚訝」或是要讓它異化而(按英文順序) 譯成「那真令人驚訝,你會有如此的觀念」呢?7.14 其實,不管是運用什麼策略或方法,論文翻譯跟寫詩或作文一樣,隨時都要字斟句酌的。例如,當你選擇要音譯福洛伊德(Freud) 的術語ڊidڋ時,你是要把它譯成「以德」、「依德」、或「抑德」呢?如果你考慮到那指的是「潛藏在人類精神裡的、帶有負面破壞力的一面」,或許你就會挑選「抑德」,而非別人選擇的「以德」或「依德」。7.15 以上,我們並沒有說盡翻譯所面臨的各種選擇與安排。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的譯法,不管是音譯或意譯,不管是形譯或境譯,不管是直譯(literaltranslation) 或釋譯(paraphrase),不管是否為死譯、硬譯、或胡譯,不管要過分翻譯或不足翻譯,反正當你採用某種譯法時,你就是做了一種選擇。接著,不管用什麼字詞語句來翻譯,那都是選擇譯法之後安排語文細節的結果。正常情形下,譯者當然會選擇「最能讓譯文信、達、恰的譯法」而安排「最能讓譯文信、達、恰的語文細節」。譯文能「信」則不違原文/原作的形、音、義、境。能「達」則不違目標語的遣詞用字、語法句法、和觀念道理。能「恰」則一切(包括文類與文化的考慮) 都恰到好處,恰如其分。但問題是:翻譯時,你真能隨時做到恰巧的選擇與安排嗎?7.16 翻譯時,能隨時做到最佳的選擇與安排,便是最有翻譯藝術的修養。或許我們可以把翻譯的人分成「翻譯者」(translator) 和「翻譯家」(translatist) 兩種。一般人隨時都可充當翻譯者,隨時都可不計好壞的去翻一個字詞、一個語句、一個篇章或甚至一個作品。但是,要有真正的翻譯才華,配上豐富的知識和翻譯經驗,要能經常展現絕佳的翻譯技巧,才稱得上是翻譯家。只有翻譯家才是「翻譯時能經常做最佳選擇與安排的藝術家」。這種人除了精通源頭語與目標語之外,也精通源頭語與目標語的文化,而且他還在學養之外兼具智仁勇,他能適時的選擇譯或不譯,也能隨時選擇最佳的譯法,而安排讓譯文/譯作達到他善良的目的,也達成他高遠的目標。
 


翻譯社通常是要翻一篇文章或譯一個作品,不是要翻譯一個字詞或一個語句而已。一篇文章或一個作品通常是由若干章節或段落組成,而章節或段落則由若干語句組成。翻譯語句要注意遣詞用字以及語法或文法,翻譯段落、章節、乃至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則要另外注意句子間、段落間、章節間的連貫,以及那些比較大的寫作單位所表現的整體風格。翻譯一篇文章或一個作品,沒經驗的人可能拿來就從頭一句一句翻下去,有經驗的人就會把整篇文章或整個作品先看一、兩遍,瞭解其大意與風格之後才一段一段翻(不是一句一句翻),為的是讓譯文能夠既信且達:既不改變原文的大意與風格,也不會自己不順不通。12.3 翻譯段落時,譯文各句的順序也不一定要跟原文的一樣,有時它也可以不一樣。例如,上面剛提到的那段英文,其前兩句也可以譯成「諾貝爾發明炸藥和無煙火藥所造成的破壞性,顯然令他自己深深感到不安,所以他在遺囑裡便提供了設立和平獎的項目。」這麼一來,譯文與原文的句子順序便有所不同。不過,句子順序與數目的更動,都不影響段落的含義與風格。12.4 翻譯整個段落,最要緊的確實不是句子的順序與數目有無更動,而是整段的內容與形式(或含義與風格) 有沒有嚴重的疏漏或扭曲,或有沒有變成模糊不清、不通不順。假如你把這段話直譯成:人類不會真正生產變異性;他只毫無目標地暴露有機存在物於新的生活條件中,而然後自然就作用在那組織上,而引起變異性。可是,人類能夠也的確挑選自然給他的變化,而因此以任何欲求的方式累積它們。像這樣的論文翻譯能讓人看懂全段在說什麼嗎?這樣的譯文太拘泥於字面含義以及字句順序,顯然把話弄糊塗了。假使譯者能完全看懂原文,把文句消化之後活化一些字眼,再考慮譯文的通順問題,說不定就可以譯成如下的、可以理解的版本:實際上,人類不會自動產生身體的變異。人類只是在無意間把身體暴露於新的環境中。接著,自然環境便對身體產生作用而引起變化。自然給予人類的變化有很多種,人類能夠挑選--- 也的確會去挑選--- 所要的各種變化。於是,人類都是按照欲望在累積各種變異的特徵。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最基本的 統御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包含質量、動量與 能量守恆方程式,說明如下

團隊決定延期原本在 2014 年 2 月份舉行的以太幣預售。 2014 年 2 月對於以太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

施工時是以瓦斯噴火器,將成卷 之防水氈之表面烤熔後,以熔化後之改質瀝青為粘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