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
2004年,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等離子電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勞動節42英寸等離子售價還要30000元,到了國國慶節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電視逐步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势勢,一舉奠定市場基調。
2005年:索尼放棄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專攻液晶電視2005年,可以稱之為液晶電視元年”,這一年索尼放棄耕耘多年的等離子電視,轉而全力支持液晶電視,並正式成立“Bravia”液晶電視子品牌戰略,而Bravia品牌持續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過,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解析率的等離子電視引起了軒然大波,出色的畫質表現讓人們無法忽視等離子的存在,事實上,2005年等離子電視依舊有眾多支持者,松下更是無數次表態等離子是更好的電視顯示技術。
2006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HDMI接口成主流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雙方雙爆發,絕大多數電視配備最新HDMI多媒體接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已經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選,這也是當時液晶的最大的優勢(等離子面板很難實現高解析率)。全高清1080p液晶電視上市價格高達30000餘元,而國產電視品牌則迅速將其價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當時看來,47英寸尺寸已經十分驚人,17000元的價格也十分親民。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氣推出5大系列Bravia電視新品,分别定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門級五大市場,這讓等離子電視難以招架。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 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 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