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味道是酸的,所以廠商加了超多的糖來調味
因此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量來補。分析也發現,保健食品重複功能不少,例如:Q10、葡萄籽都是抗氧化,以達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納豆、紅麴、魚油都是訴求降血脂的效果……等等,所以在選擇上需要多一點相關知識再購買,或尋求該商家營養師諮詢,否則吃了一堆功能一樣的商品,卻只是花冤枉錢,優酪乳的反思就拿優酪乳作為例子,其實優酪乳又叫酸奶,原本的味道是酸的,所以廠商加了超多的糖來調味,讓我們喝起來覺得很可口,另外也加了澱粉來增加黏稠度,優酪乳整體熱量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毫無節制的飲用,對人體的害處反而遠高於益處了;因此重點就在於,任何食物都不可以過量,換句話說,健康食品吃多了也會變成危險食品,而危險食品只要不過量,偶爾也是可以吃的。均衡飲食加上運動所以基本上一般人是沒有必要去吃健康食品,花大錢買這些加工功能性健康食品是不需要的,就好像正常人不必吃藥一樣。從天然食物中多方面攝取適量的褐藻糖膠營養,期能達到均衡飲食,這就是「食物多樣化」的概念,並配合定期規律的運動習慣,不但省錢,而且才能有真正健康的身體。
以維生素為例:比起吃不夠,我們更常吃太多林世航提到,台灣人在攝取褐藻糖膠保健食品上常遇到的並不是攝取不夠,而是過量,其中又屬維生素的使用最為氾濫。「但為何會一個不小心就濫用了呢?」以維生素 A 為例,每人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約為 600 微克,上限攝取量為 3,000 微克,換算成日常食物,其實就是胡蘿蔔 28 公克、或是豬肝 16 公克,因此想要攝取足量並不難,倒是很有可能會攝取過量(點一份韭菜炒豬肝自己吃,就過量了啊!)。「維生素 A 過量可能造成骨折病變(如骨折風險增加 64%,髖骨骨折的風險增加 14%),且會提高畸胎的盛行率。」林世航提醒,「不過,台灣人的維生素 A 攝取來源大多是毒性不高的類胡蘿蔔素,反而是補充品攝取過多、或擦抹含有 A 酸的產品,才容易因為過量產生問題。」除了維生素 A,被視為具有美白功效和避免感冒的維生素 C 也是「必買清單」的常客。但統計過去數十年約 30 個研究,可以發現,短期服用維生素 C 者,獲得感冒的風險整體其實只下降約 5% 而已(「是我的話,應該會選擇多運動來提升體力、預防感冒。」林世航補充);但若是「長期」服用,則能夠縮短感冒的整體過程(小孩子可縮短 13.2%,大人可縮短 7.7%),因此,想要感冒早點退散可不能臨時抱佛腳。最後,已經感冒才吃維生素 C,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無、效、喔!事實上,維生素 C 的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是 100 毫克,換算成日常飲食約是芭樂半顆,或是奇異果一顆而已。但市面上的維生素 C 動輒數百到 1,000 毫克,而研究發現人體攝取約 400 毫克的維生素 C,體內的狀態就已達到飽和,多餘劑量會從尿中排出,所以吃多了也沒有用處!且維生素 C 攝取太多,可能會造成草酸濃度提高,因而增加腎結石風險,大家也要注意這點。
每個「營養保健品」,都要回到產品的最源頭,也就是從「原料」來看。我一直深信:有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產品」,這是再正確無誤的道理了。若「原料」本身的品質就不好,即使產品有再精美的包裝和行銷,也不能發揮好的保健功效。那好的「原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應該符合以下的原則:1. 來源:使用無污染 (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等) 的原料所製成。舉例:「深海魚油」產品,最擔心的就是重金屬及毒素累積的問題,因此使用的魚最好是來自於水質乾淨無污染的地區,像是北歐或南極海域。而「螺旋藻」產品,也需要講究水質乾淨與否,不能受到「微囊藻」的污染,否則可能產生毒性很強的「微囊藻毒素」,這具有神經毒性和肝毒性。
另外「中草藥」與「植物」的萃取物,其原料來源也應該注意是否有農藥殘留、重金屬物染的問題。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以維生素為例:比起吃不夠,我們更常吃太多林世航提到,台灣人在攝取褐藻糖膠保健食品上常遇到的並不是攝取不夠,而是過量,其中又屬維生素的使用最為氾濫。「但為何會一個不小心就濫用了呢?」以維生素 A 為例,每人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約為 600 微克,上限攝取量為 3,000 微克,換算成日常食物,其實就是胡蘿蔔 28 公克、或是豬肝 16 公克,因此想要攝取足量並不難,倒是很有可能會攝取過量(點一份韭菜炒豬肝自己吃,就過量了啊!)。「維生素 A 過量可能造成骨折病變(如骨折風險增加 64%,髖骨骨折的風險增加 14%),且會提高畸胎的盛行率。」林世航提醒,「不過,台灣人的維生素 A 攝取來源大多是毒性不高的類胡蘿蔔素,反而是補充品攝取過多、或擦抹含有 A 酸的產品,才容易因為過量產生問題。」除了維生素 A,被視為具有美白功效和避免感冒的維生素 C 也是「必買清單」的常客。但統計過去數十年約 30 個研究,可以發現,短期服用維生素 C 者,獲得感冒的風險整體其實只下降約 5% 而已(「是我的話,應該會選擇多運動來提升體力、預防感冒。」林世航補充);但若是「長期」服用,則能夠縮短感冒的整體過程(小孩子可縮短 13.2%,大人可縮短 7.7%),因此,想要感冒早點退散可不能臨時抱佛腳。最後,已經感冒才吃維生素 C,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無、效、喔!事實上,維生素 C 的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是 100 毫克,換算成日常飲食約是芭樂半顆,或是奇異果一顆而已。但市面上的維生素 C 動輒數百到 1,000 毫克,而研究發現人體攝取約 400 毫克的維生素 C,體內的狀態就已達到飽和,多餘劑量會從尿中排出,所以吃多了也沒有用處!且維生素 C 攝取太多,可能會造成草酸濃度提高,因而增加腎結石風險,大家也要注意這點。
每個「營養保健品」,都要回到產品的最源頭,也就是從「原料」來看。我一直深信:有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產品」,這是再正確無誤的道理了。若「原料」本身的品質就不好,即使產品有再精美的包裝和行銷,也不能發揮好的保健功效。那好的「原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應該符合以下的原則:1. 來源:使用無污染 (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等) 的原料所製成。舉例:「深海魚油」產品,最擔心的就是重金屬及毒素累積的問題,因此使用的魚最好是來自於水質乾淨無污染的地區,像是北歐或南極海域。而「螺旋藻」產品,也需要講究水質乾淨與否,不能受到「微囊藻」的污染,否則可能產生毒性很強的「微囊藻毒素」,這具有神經毒性和肝毒性。
另外「中草藥」與「植物」的萃取物,其原料來源也應該注意是否有農藥殘留、重金屬物染的問題。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