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直接目的也是譯者共有的目的
翻譯的直接目的就是當下的目的,在進行翻譯的當下,譯者通常只有想到要讓人看/聽得懂;只有在翻譯前和翻譯後,他才會想到要為名為利或為其他事由。翻譯的直接目的也是譯者共有的目的。沒有一個譯者會不想去「幫人瞭解話語」。翻譯的直接目的也是譯者每次翻譯應該都會有的目的。除非在開玩笑的場合,或除非蓄意誤導他人,否則譯者在翻譯每一個字詞語句、每一個段落篇章時,都會想要把它給譯好,都會想讓別人能夠瞭解原文的含義與風格。翻譯的直接目的也是翻譯的一般目的,而不是特殊目的。因此,很少人會覺得有必要說「翻譯的目的是幫人瞭解原文」。相對的,翻譯的間接目的就是比較特殊的目的,也是比較個人的目的。因此,同一位譯者在不同的場合做翻譯,會有不同的間接目的;在翻譯不同的作品時,也會有不同的間接目的。2.4
從事任何工作,除了會有目的之外,也都會有目標
(goal)。所有工作的共同目標就是把工作做完而且做好。翻譯的目標當然是:把原文/原作譯完而且譯好。是否「譯完」,很容易驗證。但什麼叫「譯好」呢?在華人的世界裡,只要談到論文翻譯,大家就經常會提到當初嚴復所說的「信、達、雅」。對嚴復而言,信、達、雅是翻譯的「三難」,也是三個「譯事楷模」。2
嚴復的話經過眾多的討論與爭論之後,我們發現:其實,信達雅除了是譯事的三難與三楷模之外,它也就是評判譯文的「標準」(criteria)、從事翻譯的「要求」(requirements)、針對翻譯的認可「條件」(conditions)、或考慮翻譯的「原則」(principles)。其實,它更是譯者想要達到的「目標」(goals)。32.5
但是,譯者想要達到的目標真的就是信、達、雅這三個嗎?從「原文」和「譯文」這兩個面向來看,我們當然可以說:譯文對原文要「信」(忠實),而譯文本身也要「達」(通順)。你總不可把原文加以扭曲、胡譯,也不能讓譯文唸起來不順,讀起來不通。因此,就如黃邦傑所說的,信與達確實是翻譯的「共同標準」與「最低標準」(223)。當奈達
(Nida) 說翻譯是要複製「最接近而且自然的相等 [訊息]」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時,所謂「最接
近的相等」就是指「信」,所謂「自然的相等」就是指「達」。文句讀起來很順,含義想起來能通,那就是「自然」。
大致上雙關語的應用首先包含了諧音的雙關,也就是不同意思的字詞在唸法上因為相同或相似而被拿來混合利用。以"goodbuy winter"來說,它有冬季買好物之含意,與唸法相同的"goodbye winter"起了雙重效果,亦即意味著送走冬日。翻譯後也能以一語雙關做為發想,亦即"再會(再見)冬日,再會(再買) 好物"之意。其次是語意上的雙關應用,也就是一字多意。假設要說的是分店或分行使用branch一字,在文句中出現了同時也有開枝散葉(分枝)的好意象。中文例如"來一客"之客字能同時表現出"產品"及"消費者"的突出。箇中巧妙端看翻譯社或譯者如何穿插排列,方能使讀者領會甚至莞爾。
只可惜,你會在看到一本好小說、一部好電影、一個好遊戲的時候興起「我來翻,多好?」的想法。但是你不會在翻閱一台電腦主機板手冊或是某軟體的Help檔時心想:「我來翻,多好?」問題在於翻小說、翻電影這麼浪漫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碰到的。大部份做筆譯的譯者,翻的都是各式各樣3C產品的說明書。如果你學有專長的話,可以去翻醫療、法律、學術文件,那些價錢會比較好。如果你懷抱著崇高的熱血進入這一行,熱血很可能會在有機會翻譯到你超愛的類型小說前,就被「工廠自動化流程管理軟體」的技術文件給澆熄。通常老手會告訴你如何進入翻譯這一行呢?答案不外乎就是:去翻譯社練功;上外包網接案;去PPT翻譯版接案;參加出版社試譯。自己在家裡翻譯好喜歡的書,然後去找出版社出。去翻譯社練功:這或許是最實際的做法,但根據我兩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身翻譯社的經驗,其實翻譯社除了讓你認清這一行跟想像中有多大的不同之外,對翻譯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充其量你就是去那邊接觸翻譯這一行,然後等到忍受不了後就回家當合作接案譯者。翻譯社有良心跟沒良心的差異很大,你必須先上網做好功課,查查欲合作翻譯社的評價與新聞才行。好的翻譯社接案當然能讓譯者溫飽,不過除非有能力接專業性強的案子,不然你的收入跟付出會不成比例,而且還會牽扯到翻譯社付款延遲的問題,很容易導致青黃不接。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近的相等」就是指「信」,所謂「自然的相等」就是指「達」。文句讀起來很順,含義想起來能通,那就是「自然」。
大致上雙關語的應用首先包含了諧音的雙關,也就是不同意思的字詞在唸法上因為相同或相似而被拿來混合利用。以"goodbuy winter"來說,它有冬季買好物之含意,與唸法相同的"goodbye winter"起了雙重效果,亦即意味著送走冬日。翻譯後也能以一語雙關做為發想,亦即"再會(再見)冬日,再會(再買) 好物"之意。其次是語意上的雙關應用,也就是一字多意。假設要說的是分店或分行使用branch一字,在文句中出現了同時也有開枝散葉(分枝)的好意象。中文例如"來一客"之客字能同時表現出"產品"及"消費者"的突出。箇中巧妙端看翻譯社或譯者如何穿插排列,方能使讀者領會甚至莞爾。
只可惜,你會在看到一本好小說、一部好電影、一個好遊戲的時候興起「我來翻,多好?」的想法。但是你不會在翻閱一台電腦主機板手冊或是某軟體的Help檔時心想:「我來翻,多好?」問題在於翻小說、翻電影這麼浪漫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碰到的。大部份做筆譯的譯者,翻的都是各式各樣3C產品的說明書。如果你學有專長的話,可以去翻醫療、法律、學術文件,那些價錢會比較好。如果你懷抱著崇高的熱血進入這一行,熱血很可能會在有機會翻譯到你超愛的類型小說前,就被「工廠自動化流程管理軟體」的技術文件給澆熄。通常老手會告訴你如何進入翻譯這一行呢?答案不外乎就是:去翻譯社練功;上外包網接案;去PPT翻譯版接案;參加出版社試譯。自己在家裡翻譯好喜歡的書,然後去找出版社出。去翻譯社練功:這或許是最實際的做法,但根據我兩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身翻譯社的經驗,其實翻譯社除了讓你認清這一行跟想像中有多大的不同之外,對翻譯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充其量你就是去那邊接觸翻譯這一行,然後等到忍受不了後就回家當合作接案譯者。翻譯社有良心跟沒良心的差異很大,你必須先上網做好功課,查查欲合作翻譯社的評價與新聞才行。好的翻譯社接案當然能讓譯者溫飽,不過除非有能力接專業性強的案子,不然你的收入跟付出會不成比例,而且還會牽扯到翻譯社付款延遲的問題,很容易導致青黃不接。
推薦連結:一些知識的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